•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公募把脉银行股巨震:短期回调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银行板块或呈震荡格局

来源:电子报 2024-09-02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玲

近日,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此前积累较多涨幅并屡创历史新高的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Wind数据显示,近5个交易日申万银行指数累计跌幅为5.75%,位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榜第一。

银行板块为何“急刹车”?如何看待当前银行股整体估值水平?目前银行板块整体盈利情况如何?银行股高位巨震,后续有哪些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需要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伍旋,南方银行ETF基金经理孙伟,天弘中证银行ETF基金经理陈瑶,宏利基金宏观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庄腾飞,中信保诚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吴一静,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

多重因素驱动年内银行股走强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A股银行板块指数年内涨幅一度逼近30%。然而,在连续大涨后,上周银行板块突然大幅回调。如何看待银行股年内表现?

伍旋:之前资本市场对银行股周期性因素存在担忧,导致行业估值处于极低水平,对行业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政策变化等负面因素已经充分反映,因此,在今年市场重新青睐低估值、高股息的稳定经营类资产的背景下,银行股有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孙伟:今年以来,在宽基指数普跌情况下,银行股的强势表现由多重因素驱动:首先,银行股因其高股息率和避险属性在市场波动中受到资金青睐,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其次,银行股的上涨也与资金配置有关。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ETF资金流入显著,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如保险资金和中央汇金等,对银行股的配置增加,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再次,银行的基本面对股价上涨有所支撑。尽管面临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保持稳定,部分银行的非息收入增长对业绩形成支撑。此外,政策层面的金融支持和经济复苏的预期为银行板块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展望。

陈瑶:今年以来,投资者的心态偏防御,银行本身基本面较稳健,属于后周期板块,在市场风格偏防御时,银行相对更加抗跌,而且,投资者趋向在股票市场中寻求相对确定性的资产。从资金角度看,银行在沪深300指数占13%的权重,资金积极参与沪深300指数投资,险资也是参与红利投资的重要增量资金。银行是红利的典型板块,历史上银行股息率较高且分红稳定,成为红利方向较认可的板块,多方资金的共振,推动银行板块走强。

庄腾飞:第一,银行属于宏观经济后周期品种,基本面表现滞后于总量基本面变化。当前银行业的基本面、财务表现相对稳定。第二,在今年年初,无论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城商行,股息率水平和全年盈利增速相对于较低的长端利率都具有一定投资性价比。

邓凯成:银行板块主要受益于高股息和防御性板块投资逻辑,以及部分银行的业绩韧性支撑。其中,股息率方面,银行板块虽然涨幅靠前,但当前股息率仍能达到5%左右,相比无风险收益率仍有较高溢价;从业绩来看,大多数上市银行利润能够实现正增长,部分银行保持较高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展现出一定的业绩韧性。

吴一静:尽管经营层面有一定压力,但银行通过降低负债成本等手段,业绩或存在一定韧性,对应股息率普遍在5%以上,吸引险资等配置资金。此外,从资金层面来看,今年被动指数基金持续流入市场,银行作为指数的权重行业,也受益于资金面的改善。

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处较低水平

中国基金报:上周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你如何看待当前的银行股整体估值情况?

伍旋:尽管今年银行股表现较好,积累了不少超额收益,但是,板块整体依然处在严重破净、当期现金分红的股息收益率有较高吸引力的阶段,仍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孙伟:纵向看,截至8月29日,中证银行指数的市净率估值仅有0.6倍,低于近五年来的估值中枢,比55%左右的时间便宜。横向看,虽然不同行业有差异性,不能直接比较,但ROE和股息率越来越成为投资选择的参考指标,就这两个指标而言,银行超过10%的ROE和超5%的股息率在各主要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有较强竞争力。

陈瑶:目前中证银行指数的PB估值在0.6倍左右,不论是银行历史比较,还是各国银行板块估值横向比较,都处在较低水平。从长期看,银行低估值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存在担忧,但0.6倍PB所隐含的不良率已经远高于实际水平,且明显低估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当然,长期的估值抬升,需要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有更强的共识。

庄腾飞:当前银行股的估值情况比较中性,相比2023年有一定修复,目前国有大行PB估值0.6倍,优质零售银行PB为0.9倍,优质城商行为0.8倍,股份制银行为0.5倍。我们认为,长期看,国有大行与优质零售银行的估值会进一步收敛。

邓凯成:银行股整体市净率只有0.6倍左右,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底部。其中,国有大行作为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受益于其稳定的资产规模增速以及稳健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市净率在0.6~0.7倍之间,处于较为合理的位置。

吴一静: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截至目前,行业2024年平均动态PE为6倍,PB为0.58倍。

银行板块半年报整体符合预期

盈利呈现韧性

中国基金报:从半年报看,目前银行板块整体盈利情况如何?业绩方面有哪些亮点?

孙伟:2024年上半年,银行板块虽然整体营收增速承压,但利润保持了正增长,且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具体到板块内部,盈利则呈现出一定的分化,部分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这主要受净息差持续收窄、中收业务下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等因素影响。

关于业绩亮点,上半年,上市银行在资产质量、负债成本控制、净利润增长和分红政策等方面呈现出亮点,尽管面临息差收窄等压力,但通过结构优化和风险管控,银行的经营韧性得到体现。

陈瑶:从半年报数据来看,银行二季度的盈利情况好于一季度,受手工补息的政策推动,息差压力较一季度减轻;债券市场表现支撑非息收入;资产质量中的不良率和拨备率依然保持平稳。

庄腾飞:从半年报看,大部分银行的不良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有大行息差二季度出现好于预期的环比回升,对业绩基本面的稳定性提供了比较大的帮助。目前,我们更加关注2025年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不良率的变化情况。

吴一静:银行板块的半年报整体符合预期,盈利情况呈现韧性,一是得益于负债成本改善较为显著,息差压力边际改善;二是资产质量指标整体较为平稳;三是部分银行计划实行中期分红。

邓凯成:从已披露的业绩来看,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速略有下滑,符合预期。

亮点方面,一是负债端成本继续压降,在负债端支撑下,息差下行压力有所减轻,且负债端的调降支撑理论上慢于资产端的降息影响,过去几轮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将有望持续对银行息差形成支撑。

二是在上半年债市行情下,银行理财规模扩张较快,对手续费有一定补充,且其他非息收入仍有一定韧性。

三是资产质量维持稳健,防御边际仍维持较高位置。预计整体行业不良率仍维持稳定,拨备覆盖率仍维持高位。在当前经济预期改善叠加地产等政策支撑下,预计对公端不良率将继续优化;零售不良率虽然边际有所上升,但风险绝对水平仍维持低位。

短期回调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基金报:当下是不是投资的好时机?银行股未来投资价值如何?

伍旋:短期影响股价的因素较多,如市场情绪、资金面流动性、行业或公司短期的变化等,结合银行业较高的牌照壁垒和监管要求、中国经济巨大潜力和韧性,以及基本面和估值水平来看,银行股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预期能获得一定的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

陈瑶:如果市场风格明显切换,那么,银行在经历了大幅调整后,且在市场普涨的情形下,银行继续下跌空间也较为有限,但涨幅动能大概率不及成长等风格。如果市场风格没有出现明显的切换,市场依然延续偏防御的思路,那么,从红利的视角,出现大幅调整后,银行的股息率抬升,会提高对红利投资者的吸引力。回调是比较好的参与时机。

邓凯成:一是从估值角度看,银行股整体市净率只有0.6倍左右,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底部。

二是从股息率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平均分红率26%,银行板块虽然涨幅靠前,但当前股息率仍能达到5%左右,回调后的银行股或更具性价比。从核心高分红品种的股息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比较等角度看,红利类资产仍有长期的重估空间。

三是从审慎角度,建议优中选优,在行业贝塔面前选择业绩持续性强、资产质量稳健的阿尔法。

孙伟:近期银行股的大幅下跌由多方面因素导致:首先,银行股的回调与前期的获利回吐压力有关,部分资金在银行股持续上涨后选择锁定利润,导致资金流出;其次,虽然多数银行的业绩仍保持增长,但部分银行的业绩未达市场预期,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最后,存量按揭贷款利润下降的传言也对银行业绩预期带来冲击。

我们建议投资者不必过度关注短期的交易因素影响,而是要重点关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银行股投资大逻辑并未改变。至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虽然短期内可能对银行的利息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银行稳定房贷业务,减少提前还款压力,同时,可能通过促进消费和投资来带动贷款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短期的负面影响。

吴一静:长期来看,银行板块历史估值水平偏低、盈利相对稳定,仍然值得关注,但今年以来已经累积了较大收益,投资者应该谨慎追高,等待股价调整到有安全边际的位置。

庄腾飞:银行股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超过20%,远超其他行业,考虑到行业基本面也会受到整体经济表现的影响,年内进一步超越其他行业的概率不高。年内银行股更可能出现震荡格局。从未来3~5年看,我们依然关注国有大行的投资机会。

建议多策略应对

不要盲目追涨杀跌

中国基金报:目前银行股投资浮盈较多,相关投向银行等大盘股的主题基金、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策略也积累了一定投资收益。从投资者角度,面对银行股高位巨震,该如何应对?

陈瑶:银行板块在经历了较大幅度上涨之后,行情的波动会加大。如果担忧波动,在浮盈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分阶段止盈,改用逢低逐步参与的方式。

邓凯成:一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追涨杀跌,特别是银行股作为红利资产,因其分红及估值方面的特点,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二是从基本面出发,优中选优,选择业绩持续性强、资产质量稳健、防御边际较高、资本较充足的标的,对应其利润增长及高股息可持续。

庄腾飞:对于红利策略、银行股等大盘主题基金,可以采用长期小额定投式的方式进行投资,降低波动冲击,平滑持有成本,调整合理预期,分享长期稳定中低收益。

吴一静:上半年银行股呈现普涨的格局,投资者后续应该注重银行基本面的甄别,包括盈利能力稳定、资产质量夯实、股息率水平等。

伍旋:股价短期波动,可能带来部分优质银行股的投资机会。目前上市商业银行超过40家,在整体经营环境较复杂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关注各家银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行业高速增长已经结束,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找准自身特色和差异化,依靠极强的战略定力和战术执行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关注资产质量变化、

业绩波动等风险因素

中国基金报:银行股高位巨震,后续有哪些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需要关注?

邓凯成:一是资产质量方面,重点关注居民端的风险边际变化。截至2023年末,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上半年末上升4BP至0.92%,绝对风险水平仍远小于对公不良率,但有持续上升趋势。在当前房价承压环境下,需要关注居民端风险边际表现。

二是业绩层面,中小银行经营业绩、风险与当地区域经济息息相关,在整体息差持续收窄、实体需求偏弱、牌照收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在区域经济实力偏弱的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吴一静:一是银行资产质量层面的波动,部分银行关注率、不良率等指标出现抬头现象;二是看存量按揭下调的政策是否会落地,如果落地,可能会对息差趋势再次产生负面影响。

陈瑶:如果市场风格切换从而导致资金转向,可能会使银行短期波动加大。

庄腾飞:我们会重点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包括出口企业、民营企业经营情况,以及一、二线城市不动产的资产价格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等等。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