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回归本源 资管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2-10-10 07:30  电子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莫琳 闫晶滢

见习记者 赵心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资管新规又启动了净值化、规范化发展新时代:银行理财实现跨越式发展,净值化转型平稳过渡;券商资管积极实现通道压降,主动管理规模和占比显著提升,并向公募业务布局;保险资管强劲增长后掀起行业转型序幕,从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信托行业经历“两压一降”监管,转型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

大资管行业在脱虚向实、回归本源号角下,各类资管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保障经济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资管行业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银行理财:

稳步转型 量质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银行业也实现跨越式发展。近10年来, 随着政策扶持、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理财意识加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格局。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突破10万亿元,达10.24万亿元。2017年末,达到历史最大值29.54万亿元。2018年一度下滑至22.04万亿元后,2019年至2021年又开始加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6.2%、10.5%和12.1%,2021年末存续余额再度达到29万亿元。

过去10年间,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产品净值化趋势明显。截至2013年末,非净值化理财产品存续40661只,资金余额 9.63万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91.32%和94.04%,保本类(含保证收益类和保本浮动收益类)占所有存续产品比例为49.89%。而到2021年底时,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净值化率达到92.97%,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

其次,产品发行主体越来越多元化。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当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年发行理财产品累计募资43.61万亿元,占全市场61.88%;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募资总量18.83万亿元,占比26.72%。而2021年新发行规模中,理财公司、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分别占比36.1%、30.1%和22.3%,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分别占比9.0%和2.5%。

最后,行业实现稳步转型。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各项配套制度也在随后出台,银行理财市场整体稳步转型。一些行业问题得到根本整治,复杂嵌套、池化运作、资金空转等情况根本扭转,除少量个别资产纳入后续个案处置外,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计划。

伴随着银行理财市场专业化、规范化运作,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4家合资理财公司,29家已获批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进行调整,投资门槛降低,2018年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数量快速增长,至2021年末,全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8067.23万人,占比99.23%。

兴银理财有关投研负责人表示,银行理财行业过去十年最大的变革是,行业定位从依附于表内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转型成独立于表内资产负债表的资管业务。虽然目前银行理财和母行在资产构建、销售、财富管理等方面仍有紧密联系,但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各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与过去商业银行资管事业部或资管部相比,出现了显著变化:非标资产占比大幅压降,资金池-资产池模式的老产品规模几乎压降至零。从销售渠道、产品形式、运营模式、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保持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情况下,正逐渐学习和吸收国内外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成为金融市场和资管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银行理财在规模体量、资产配置、另类资产投资、低波产品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未来将在自身加速转型和体制机制重塑的推动下,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产品线,提升权益资产投研能力,与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

券商资管:

主动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2012年至2013年,随着券商创新大会召开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新管理办法出台,券商资管业务驶入快车道。

凭借牌照优势,券商资管大举开发通道产品,规模与信托齐飞。仅2012-2016年期间,券商资管规模以年均178%的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规模由2012年的1.89万亿元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17.58万亿元,增幅达9倍。这一阶段,被动管理、通道嵌套叠加,金融杠杆水平屡创新高。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正式吹响金融行业脱虚向实、回归本源的号角。“去杠杆”成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过渡期内,资管行业规模前三的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皆深度调整,券商资管更为明显。规模从2017年的16.88万亿元降至2021年的8.24万亿元,降幅达50%以上。

不过,近4年来,券商资管规模虽然不断压降,产品线却不断丰富,产品数量更是从2012年的236只增加到2021年的1.78万只。其中,2020年,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首次超过一半,与此同时,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在经历两年下降后也触底回升。到2022年6月末,证券行业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存续规模已达到7.35万亿元,相比2013年3569亿元的存续规模,大幅增长近20倍。

2020年,证券资管申请公募牌照放开后,券商资管进一步打破原本以“合格投资者”为高门槛的限制,净值化转型成效凸显,并不断向公募业务渗透。

Wind统计显示,按基金转型生效日,截至9月19日,已有46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完成221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资管、光大资管、海通资管、东证资管、华创证券、广发资管、东海证券均完成10只以上产品公募化改造。目前,已经有东证资管、财通资管及中银证券公募规模超1000亿元。部分券商在半年报中表示,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推进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信托行业:

回归本源 积极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托业作为金融重要子行业,在过去十年金融发展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2012年,信托业“一法两规”的基本法律框架建立,信托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十年间不断诞生新的市场机遇,更时刻接受行业考验。在历次政策规范特别是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业务进一步回归本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持续提升。

2012年底,全行业66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7.47万亿元,资产规模首度超过保险业,一跃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2013年站上10万亿后,短短四年间,信托资产规模在2016年一举突破20万亿大关。

信托管理规模变化的背后是国内蓬勃发展的资产管理市场。资产管理规模的突飞猛进,也带来行业收入的水涨船高。经营收入上,2012年信托业实现638.42亿元,至2015年突破1000亿元,2019-2021年三年均保持在1200亿元之上;利润总额方面,信托业自2012年的441.1亿元起步,在2017年达到824.11亿元的顶峰。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指出,信托业在2008-2017年十年间的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业务是产品化、刚兑化的“融资类信托+通道信托”,主要功能是发挥私募投行功能。这种发展模式弥补了当时融资金融体系的不足,并契合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具有客观的市场基础和政策空间,但并不可持续。

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出台,转型发展再度成为信托行业的主旋律。2018年至2021年四年间,虽然整体管理规模有所回落,但2021年底规模开始止降回升,2022年二季度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升至21.11万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主动管理信托(融资类及投资类)规模及占比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规模从2018年底的9.45万亿升至2021年底的12.08万亿,占比提升18.42个百分点。主动管理信托已经替代通道信托,成为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主导业务。

不同于信托资产的起伏,十年来信托行业的固有资产稳步提升,自2012年底的2282.0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8752.96亿元;所有者权益从2032亿元增至7033.19亿元。资本实力的夯实提升了信托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也为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可避免的是,近年来信托行业内也曾出现部分风险事件。早在2014年底,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信托行业稳定机制随之建立,有效防范信托业系统性风险。过去十年来,信托赔偿准备金的规模从61.2亿元升至346.28亿元,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十年,转型探索始终是信托行业发展的主题。站在当下,重回21万亿的信托行业进入深化转型新时期。期待未来十年,信托业能够实现深蹲起跳,爆发新的活力。

保险资管:

增长显著 势头强劲

经过多年发展,保险资管已成长为大资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保险资管持续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总体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过去十年间,保险行业管理的保险资金规模持续增长,从2012年末的6.8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3.23万亿元,增幅达239%。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24.4万亿,较去年同期稳步增长10.32%。

从目前我国已设立的33家保险资管公司来看,整体表现出“头部效应明显,中小机构发展势头强劲”的趋势。

综合年报可以看出,泰康资产、平安资产、国寿投资保险资管以及国寿资产2021年资产规模均超100亿,净利润合计97亿元;排位前十的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总额占全行业近九成,头部效应明显。中小保险资管公司近年来在第三方资管业务和保险资管产品方面集中发力,管理费收入明显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保险资管行业也持续有“新鲜血液”进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资管领域积极布局,国华兴益资产、安联保险资产等资管公司均于2021年成立。

2012年,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两大外部变革背景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放松管制,创新加速”的一年。这一年也是保险公司新时代“元年”,“投资新政13条”的出台极大地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提高了险资收益率,也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加入“资管阵营”扫清了障碍。同时,伴随《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委托政策的出台,保险资金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路径逐渐明晰,推动保险公司利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台向全面资产管理进军。2013年2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被允许发行“一对多”定向产品和集合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类型逐渐丰富。

乘着政策的“东风”,包括保险资管在内的大资管行业在2012年到2015年间总规模保持强劲增长。2016年监管规范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要求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直到2018年资管新规掀开行业转型序幕,开启正本清源之路,行业格局也迎来重新构建,从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年伊始,资管新规正式翻开了行业崭新的篇章,保险资管也在年内迎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7号)》、《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9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多项重磅新规,进一步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一个全新媒体平台,覆盖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渠道, 辐射近3亿人群,海内外400多家财富机构正在关注。独家、深度的财富资讯,尽在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机会宝

扫描二维码添加《机会宝》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

英华理财微信号

英华理财微信号

您赚钱,我高兴!中国基金报旗下专注理财的理财君,每天为您提供第一手理财资讯,为您采访各位投资大佬,为您统计整理实用数据.关注我,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