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瀚叶股份(600226)与中国科院学微生物研究签署了L-丙氨酸菌种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并共同成立中科瀚叶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微生物学专业机构。
L-丙氨酸用途广
目前,氨基酸产品在饲料、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用途广泛。根据美国全球市场调查公司的调研报告,2016年全球氨基酸市场销售量接近800万吨,预计到2022年总销售量将达1105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但并非氨基酸生产强国,集中体现在我国氨基酸创新产品少的问题上,产品仍以谷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等微利运营的大宗品为主。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介绍,研究所建立了新型高附加值氨基酸菌种创新平台,构建了高性能的L-丙氨酸工程菌。瀚业股份方面公司,公司与中科院联合,可以利用公司的工业放大生产和资本优势,在食品、医药、特别是环保型日化品等领域进行市场推广。
中科院微生物所方面专家介绍,L-丙氨酸目前已经用于食品、保健和医药行业。在医药和保健领域,L-丙氨酸可为转氨酶提供氨基供体,可用于治疗肝功能不全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紊乱,这一特性使L-丙氨酸作为治疗肝病的复合氨基酸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也广泛用于各类解酒护肝类的保健品中。L-丙氨酸同时还是制备多种药物的基础原料,如氧氟沙星、维生素B6、安脲通、依那普利等。在食品领域,L-丙氨酸是国标GB2760-2014中批准使用的九种增味剂之一。与其他增味剂相比,L-丙氨酸有特殊甜味和香味,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鲜味,同时还可以调和食品的咸味、酸味,缓和辣味、苦味、涩味等味道,保持食品柔和的口感;L-丙氨酸不含有钠离子,保健性更高。
此外,L-丙氨酸在日化产品中正在逐渐得到推广。传统表面活性剂,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等,都是以石油基为原料,不仅具有人体毒性,还会造成水环境污染。随着政府和人民对环保的愈加重视,亟需开发无毒无公害的洗涤剂。近几年来,已有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出以椰油和L-丙氨酸为基础物质的表面活性剂,多年的试用体验和毒理测试表明,椰油酰-L-丙氨酸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起泡性、抗菌、抗蚀、抗静电能力等特点,无毒无害,对皮肤温和,降解产物为氨基酸和脂肪酸,对环境基本无影响,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容性良好、可广泛用于化妆品(洗面奶、沐浴露、香波、面膜等)、洗涤剂、食品、饮料、医药卫生、矿物浮选、石油燃料、金属清洗加工、纺织印染及农药调配等。业内人士分析,仅在日化领域使用氨基酸洗涤剂取代传统洗涤产品,中国L-丙氨酸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00万吨/年,而全球L-丙氨酸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到4000万吨/年。
瀚叶股份介绍,公司目前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条氨基酸工业生产线,可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实现L-丙氨酸的工业放大生产。瀚叶股份作为国内最大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之一,在L-丙氨酸作为基础原料药物应用领域,具备丰富的产业转化和市场开发经验和强劲的行业竞争力。
联合实验室有望提升瀚叶股份科研实力
“中科瀚叶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五年内重点开展的项目是,利用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开发寨卡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针对犬细小病毒感染,研发犬源的犬细小病毒治疗性抗体。而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则是研究长期靶向传染病防控产品、肿瘤治疗手段(免疫疗法、溶瘤病毒)、医药氨基酸生产、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人类慢性疾病的控制、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等方向开展生物医药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
瀚叶股份董事长沈培今在发布会上透露,将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长期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技术+资本”的产研合作。一方面,通过强化自主创新与技术合作,开发以生物发酵为主轴,围绕核心技术且符合新形势的新产品集群来夯实企业传统产业优势;一方面,通过投入联合实验室在未来目标的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和战略性行业资源整合,调整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以此实现瀚叶股份在巩固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据了解,在今年九月份,瀚叶股份董事会进行了内部传统业务整合和架构调整,将传统化工业务及热电联供业务部分资产及负债划转至全资子公司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拜客生物为公司传统业务经营平台,对相关资产、业务进行承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