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结束的2015年,是集牛市、熊市、震荡市为一身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市场。
能从这个市场上脱颖而出并或者较好收益的,都是“侠者”。
在私募的江湖中,总被市场分为公募派、券商派、媒体派、民间派、其他金融机构派,这些派别中究竟谁是“大侠”?
只有数据来说话。
出身公募,往往被视为名门正宗,谈及武侠就是少林武当之类。目前WIND纳入统计的产品达到489只,平均收益率为29.63%。
这类人士往往经过了较好投研、风控、运营等流程的“洗礼”,投资上更有章法。不过也都是风格各异,也存在一些原本在公募因为有较好的支撑业绩较好,“奔私”后反而业绩不好。
不过,公募派这两年整体业绩不俗,一些优秀品种值得关注。
公募派
出身券商,和公募派一样,也被视为系出名门,只是风格上比公募派更灵活自由,追求绝对收益的风格更多,熊市里往往表现更稳健。
数据也显示,纳入统计的产品达到640只,可能是最多的一类私募产品,平均收益为32.01%。
券商派
出身媒体的私募基金经理,无意是媒体界的精英,但在资管界属于少数派。因此,纳入统计的产品仅12只,收益率也只有19.3%,表现一般。无论从最高收益和平均收益都不及其他派别。
媒体派
有句老话是,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在私募界同样有效,每年民间派都会跑出不少黑马,泽熙徐翔正是民间派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否有问题,但他确实以卓越的业绩笑傲江湖已久。
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399只民间派私募产品平均收益为34.89%,是表现最好的一群。不过,投资者要布局这类品种,需要对这些私募的风格和投资手法了解清楚,不要盲目看收益率高就卖。
民间派
所谓其他金融机构,比较多是保险系出身,也属于四大门派之类的正宗。因此这类产品风格也比较稳健,纳入统计有289只产品,平均收益为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