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人形机器人火了又火!如何把握产业链投资机遇?

2025-05-21 17:19

2025年4月25日至26日,人形机器人行业盛会——“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暨智能机器人与未来科技展”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开启。

本次生态大会以“人机共融 智造未来”为主题,人形机器人及产业链领域专家、企业高管、行业精英等数千人齐聚,一起共话创新、展望未来,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谋篇。

中国基金报携手前海开源基金走进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深入探访并报道本次盛会,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最前沿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成果和AI板块的投资洞察。

以下为探展实录:

主持人:Hello大家好,我是中国基金报主持人张燕北,目前我所在的地方是上海汽车会展中心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正在这里举办,今天我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总一起来到了现场。

杨德龙:大家好,很高兴带大家一起来看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可以说是最热门的板块之一,我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未来10年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成为我国继家电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最大的一个产业赛道,那么我带大家今天好好地看一看到底这些机器人表现如何。

主持人:听说本次展会有50多家参展商参加,展出面积约1万平方米,还有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表演赛和越障表演,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话不多说,我们开始探展吧!

01  基金经理自去年开始重点投资人形机器人赛道

主持人:杨总,我们先去看看“顶流”展位——宇树科技。

杨德龙:这里展示了宇树科技一个人形的,一个是狗形的机器人,据说狗形的机器人可以背100公斤水爬黄山。这样的话以后挑山工可能都是历史名词了。

主持人:杨总,人形机器人真正出圈其实跟宇树科技还是有一些关系的。今年扭秧歌后空翻都很火,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也是今年才开始关注到这个板块。您作为专业投资者,是什么时候关注到人形机器人板块的?

杨德龙:时间非常巧,我从去年就开始关注了,去年12月27日我刚好接手一只基金,那么我比较看好机器人这个赛道,所以当时就把这个产品的持仓调整到一些机器人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因为我认为它未来将会成为我们发挥中国优势的一个赛道,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

主持人:人形机器人板块比较大。它的景气结构性或者阶段性下降的时候,您如何抗压?

杨德龙:如果是看好中长期的话,可以趁每次大跌的时候考虑去加仓,而不是“割肉”,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态度,因为如果不能承受短期的波动,则很难抓住长期的机会。

02  机器人有望3~4年后进入家庭

主持人:现在来到了乐聚机器人的展台。其实乐聚跟我们一样,来自深圳。据您调研,深圳机器人的产业链是不是比较完备?

杨德龙: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肯定还是走在全国的前面,我觉得深圳、杭州都是属于科技创新企业比较领先的,有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

主持人:乐聚机器人旗下的旗舰产品叫夸父,这个是吗?重量大概是多少?

参展商:55公斤。

主持人:他现在好像应用场景主要还是工业是吗?

参展商:高校的科研、展厅的讲解都可以,包括工业方面也会有。

主持人:它能实现对工人效率多大比例的替代?

参展商:人的80%。

杨德龙:它工作能力以后还有提高空间吗?

参展商:我认为肯定会有。

杨德龙:就越灵活,它越提高越快。以后你觉得机器人能不能从工厂走向家庭?

参展商:一定会的。

杨德龙:未来进入家庭的话,估计要在2028年、2029年左右了。

03  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标准并不一致

主持人:我看那边人气也比较高。

杨德龙:魔法原子,要不要去看看?他机器人做得挺漂亮的,好像更像科幻电影里面的机器人,未来战士的感觉。

主持人:他们计划今年实现量产。

杨德龙:那要看具体标准。像特斯拉是(量产)4000台,我觉得几千台算量产,几百台可能还是有点试产的感觉,其实主要看订单,我觉得它只要能生产出来,在网上卖可能是能够秒光的。

主持人:杨总你发现没,这个机器人它是有鞋的。

杨德龙:对,鞋的话是不是触地面积大,更稳一点,抓地更好就不会摔倒。而且还是皮鞋,比较商务。

主持人:请问它的重量是多少?

参展商:135斤。

主持人:他们的目标是要打造1000个应用场景,推出了“千景共创计划”。

杨德龙:这个钢铁战士如果会武功,我觉得李连杰可能都打不过他,因为你踢他一下自己硌得脚疼。

04 三个指标衡量灵巧手灵巧程度:

精度、反应速度、美观度

主持人:杨总这家好像是专门做灵巧手的。

杨德龙: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灵巧手现在灵巧到什么程度吗?能干哪些活吗?

参展商:我们的灵巧手具备 6 个自由度,其中大拇指拥有 2 个自由度,其余 4 根手指共设有 4 个主动自由度。目前,这款灵巧手已广泛应用于两大领域:一方面,适配于多种人形机器人及协作臂,实现精准抓取等操作;另一方面,为众多科研单位提供实验支持,助力科研项目的开展与技术验证。

主持人:衡量一个灵巧手的灵巧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参展商:这款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高精度,能够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是快速反应,可高效响应各类指令;最后是美观设计,兼具科技感与视觉美感,在功能性与观赏性上实现平衡。

杨德龙:看到这有个哑铃是10千克。一只灵巧手的负载大概是多少?

参展商:被动负载是能提10千克。

05  未来的3~5年机器人都是值得关注的大赛道

看好操作系统、丝杠、传感器、轴承等细分领域

主持人:您认为还需多久,机器人能像手机、电脑一样,普遍进入家庭和办公场所?

杨德龙:我判断最快 3 年,机器人就会走进千家万户;即便保守估计,也不会超过 5 年。

主持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条较长,您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杨德龙:我比较关注三大方向。软件层面来看,是操作系统是机器人的 “大脑” 和 “小脑”(如平衡系统),目前仍是技术瓶颈,突破后潜力巨大;硬件领域来说,丝杠、传感器、轴承等核心零部件对机器人性能至关重要;能源配套方面,机器人对续航要求高,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显著优于锂电池,未来在机器人应用场景中较有前景。

主持人:从资产配置角度,人形机器人板块应作为核心策略还是卫星策略?

杨德龙:无论是否完全看好,都建议配置。若高度认可,可加大仓位;若持观望态度,也需轻仓布局。这是时代级的投资机遇,如同早期新能源汽车,错过可能会错失未来较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主持人:确实如此,机会来临时,保持在场才能抓住红利。

杨德龙:没错,千万不要缺席这场变革。

主持人:机器人商业化通常遵循从工业制造,到商业服务,再延伸至家庭场景的路径。您认为当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杨德龙: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球约 70% 的工业机器人都应用在中国市场。现阶段,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是从工厂走向家庭与商业场景。在这一进程中,人形机器人凭借独特优势成为主流方向 —— 它基于仿生学设计,通过直立行走解放双手,而现有办公设备、机械设备大多适配人体形态,使得人形机器人能更自然地融入各类商业应用场景。

从技术架构来看,人形机器人主要由操作系统与硬件构成,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逻辑高度相似。但现阶段讨论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估值高低,意义相对有限。当前市场更多聚焦题材概念,业绩体现多来源于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预计到明年,市场关注点将转向订单规模;后年则会进入业绩验证期。由此判断,未来 3 - 5 年甚至更长的 5 - 10 年,人形机器人都将是极具潜力的黄金赛道。

06  观看机器人足球赛

运动水平考验软硬件协同能力

主持人:今天,我们还邀请到前海开源基金研究员王子航,和我们一同逛展。

王子航:大家好!我是前海开源基金的王子航,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索本次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

主持人:此刻,机器人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我们去现场感受一下,说不定还能参与互动! 

主持人:子航,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是前段时间的北京机器人马拉松,还是今天现场的足球赛、越障表演,机器人似乎总在比拼运动能力。为什么会聚焦于这类场景?

王子航:这与机器人当前的技术演进逻辑密切相关。现阶段,机器人正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多任务协同处理升级,就像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走路和探索世界 —— 机器人需要通过反复尝试,充分挖掘硬件零部件与关节的性能极限。通过挑战复杂场景,不仅能验证硬件的可靠性,更能优化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率。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在攻克 “如何让硬件稳定高效运行,同时精准执行算法指令” 的技术难题,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也就是说,运动能力的比拼,实际上是对机器人综合技术实力的全面考验?

王子航:没错!它既检验硬件的耐用性和灵活性,也测试软件算法与硬件系统的适配度,是复杂技术体系集成能力的直观体现。

07 走进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丝杠

占到零部件20%的价值量

主持人:子航,作为机械行业研究员,人形机器人包含众多精密零部件,您日常研究中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王子航:业内常提到机器人 “三大件”,前面就有一家丝杠企业,我们正好过去看看,详细聊聊这个关键部件。

主持人:这就是丝杠?

王子航:没错,这是行星滚柱丝杠。丝杠是机械传动中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大臂、小臂、腿部等部位,承担线性驱动的关键作用。

主持人:听起来就像人体的肌腱?

王子航:比喻得很贴切!当机器人完成抬手、抬腿等动作时,丝杠就如同关节处的肌腱,通过传动实现精准运动控制。

主持人: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量产,对丝杠行业意味着什么?

王子航:这将是比较重大的利好。丝杠在机器人零部件成本中占比可达 20% 左右,是机器人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也是投资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

08 走进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

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主持人:感谢你对丝杠的详细讲解!除了丝杠,机器人 “三大件” 中还有哪些关键零部件值得关注?

王子航:接下来我们聊聊谐波减速器。它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现场正好有厂商展示。这就是一款典型的谐波减速器。

主持人:谐波减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王子航:谐波减速器主要负责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转化为可控的稳定输出力。它的结构由波发生器、柔轮和钢轮组成。通过柔轮的弹性形变与钢轮的齿轮啮合,实现精准的力控制。

主持人: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需要配备多少个减速器?

王子航:目前,单台人形机器人通常会使用 12 到 14 个以上的减速器,而且根据关节功能差异,会选用不同规格的型号。

主持人: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国内企业和国外相比实力如何?

王子航:整体上,国内企业仍处于追赶阶段。虽然部分头部企业已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但在使用寿命、噪音控制等细节方面,与日本龙头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持续积累技术经验。

主持人: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子航:核心难点集中在柔轮技术。由于柔轮需要长期承受弹性形变,其耐用性、齿形设计直接影响传动精度和使用寿命。此外,材料研发也是瓶颈,目前国内企业的核心材料多依赖进口,实现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主持人:谐波减速器的市场前景如何?

王子航: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必备零部件,只要涉及电机高速旋转的场景都需要它。在人形机器人成本中,谐波减速器价值量占比可达 10% - 20%,市场潜力巨大,是极具投资价值的重点领域。

09 我国人形机器人处于 L1到L3过渡的阶段

未来5年可能会发展到L4级别

主持人:这款机器人手掌配备了阵列传感器吗?

参展商:目前手掌尚未安装阵列传感器,但下一代产品会推出升级版本,届时除指尖外,整个手掌都将集成三维力和温度传感器。

王子航:这款机器人的自由度是多少?

参展商:共有 12 个自由度,而且全部是主动自由度,每个关节都能独立驱动,而非被动联动。

王子航:了解了,那目前产品的价格是?

参展商:单支手掌的工价为 98,000 元。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 2025 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节点。您认为近期有哪些底层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王子航:可以从软硬件两方面来看。软件层面,算法和控制系统不断优化;硬件层面,国内主机厂通过仿真设计和材料创新,显著提升了硬件的稳定性和散热性能,比如优化线束布局、改良发热控制。不过,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软硬件深度融合,让机器人既能高效执行任务,又具备类似人类 “边思考边行动” 的能力。

主持人:在市场高关注度和二级市场波动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技术实际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王子航:如果参照汽车自动驾驶 L1 - L5 的分级标准,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 L1 向 L3 过渡的阶段。现阶段重点解决单一任务执行效率和硬件可靠性问题。预计未来 5 年有望达到 L4 级别,即机器人能在复杂场景下自主处理问题,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应用。终极目标是 L5 级通用智能,届时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判断、情感交互甚至创造力,真正走进家庭场景。

主持人:(观察灵巧手装置)这就是完整的灵巧手吗?

王子航:是的。它的关节设计虽然模仿人类手部结构,但目前在关节数量上仍有突破空间 —— 人类手部约 27 个关节,而灵巧手通常只有十几个到二十个自由度。当前研发的核心难点在于赋予手部智能化,比如通过传感器实现精准感知,像端水杯时能根据重量调整握力,这也是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主持人:您长期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您认为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应如何构建技术壁垒?

王子航:主要从技术研发和下游应用两方面着手。技术上,企业需聚焦关节设计创新,用更精简的结构实现更高精度、更高效的动作控制,这是未来降本增效的关键;应用层面,要尽早与下游厂商合作,通过大量采集训练数据形成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加快商业化落地进程。此外,若能争取到政府政策支持和补贴,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10探展感受:

人形机器人赛道与2019年的新能源类似

进化速度超过预期

主持人:今天的展会逛下来,二位有哪些感受?杨总先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杨德龙:今天花了几个小时逛遍所有展厅,确实有些疲惫,但收获颇丰。最大的感受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极为广阔,当下就像 2019 年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技术层面仍存在挑战,但发展速度会远超预期。目前行业处于初创向成长阶段的快速过渡时期,对资本市场而言,正是布局的黄金窗口期。

主持人:感谢杨总的分享!子航也来谈谈您的想法?

王子航:今天看到众多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亮相,作为行业研究者,我深感振奋。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展会,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稳步迈向商业化。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应用场景落地,相信行业将持续带来惊喜。

主持人:今天的观展之旅让我收获满满。亲眼看见各类展品后,我深切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巨大潜力。两位专业的解读,也让我对这一赛道的投资价值充满信心。期待投资者能通过优质公募基金产品,分享 AI 产业高速成长的红利。今天的探展活动到此圆满结束,感谢杨总和子航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观众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杨德龙:下次再会!

王子航:期待下次交流!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