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中信重工“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15:58

【导读】中信重工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郑俊婷

 

重工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总部,岁月的痕迹与现代的气息在此交织:厚重的苏式红砖墙垣与现代化流线型的科技大楼相守互望;展区内,超大型的矿业设备与小巧的巡检机器人分列南北……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正是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企业在时代浪潮中蜕变新生、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实地走访中信重工洛阳厂区,并与董事长武汉琦等高管深度对话,解码这家共和国长子企业在十四五时期的卓越成就,展望其面向十五五所擘画的战略蓝图。


中信重工总部厂区(企业供图)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信重工员工交谈,记者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洋溢的自豪和自信。

 

这份情感深植于公司厚重的历史底蕴——发轫于一五时期的洛阳矿山机器厂,自诞生便肩负国之重器的使命;淬炼于宝贵的红色基因,这里曾是焦裕禄同志奋斗的热土,焦裕禄精神在这里孕育形成,并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历史的沉淀铸就了今日跨越式发展的基石。中信重工已成功从传统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为涵盖矿山及重型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及特种材料的产业巨擘。

 

公司董事长琦表示,时期,公司紧扣国家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国际一流装备企业为目标,以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成套产业、做成绿电产业、做精新兴产业为路径,持续强化国之重器地位与硬科技实力,持续深化对外合作,致力实现增长稳定、发展均衡、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员工幸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卓越的战略需要扎实的业绩支撑。据中信重工董事会秘书伟介绍,五年来,公司核心经营指标显著提升。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1.9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5亿元,增幅达92%;有息负债实现四连降,从2020年的53.69亿元降至2024年的20.30亿元,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行业地位上,2024年,信重工入选全球矿山设备制造商50,是上榜企业中覆盖矿山、煤炭、建材、冶金等多产业的综合性高端制造企业。公司的矿井提升机、智能防爆机器人双双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业内唯一同时拥有矿物磨机、矿井提升机、智能防爆机器人三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企业。

 

紧抓数字化转型,中信重工构建的“6+1+N”数字化应用体系,深度融合了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流程,有效打通了数据孤岛。转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5%,生产管理效率提升20%,并成功获评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

 

据介绍,当前公司正加快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风、光、电、储能等新能源全产业链完成技术布局与平台搭建,构建起覆盖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项目开发、系统集成的完整生态,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可持续增长态势。

 

同时,在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公司坚持“4+6+N”的产业布局,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点打造四大核心底座——“中信微操作系统、中信智智能控制器、中信能高能效电池以及感知决策执行智能算法体系,为全系列产品的智能化、自主化提供坚实支撑。基于这一底座,发展人形、四足、轮式、履带式、重载机械臂及低空飞行装备六大机器人平台,灵活衍生出适应不同场景的多样化机器人产品,并在矿山、应急救援、石油化工、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全面覆盖地下、地上、空中等多维作业场景。


中信重工双臂协作机器人搭载自研中信微操作系统和中信智智能控制器(企业供图)

 

在新能源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精准卡位和提前布局,将为公司开辟增长新空间。武汉琦说。

 

创新是核心发展引擎

 

创新是驱动中信重工十四五成就的核心引擎。记者了解到,公司系统推进了系、高投入、揽人才、育文化四大举措,以激发创新活力。

 

搭体系是指公司构建了高能级的研发平台矩阵,中信重工不仅拥有国内唯一的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更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试制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高投入方面,十四五时期,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7%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6亿元。这笔投入为创新引擎注入高标燃料,驱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进发。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近年来,中信重工在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特别注重提升员工的价值感、成就感和获得感,通过完善金蓝领工程和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让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升通道。

 

在我们公司,技术专家不当也有奔头副总工程师刘俊介绍道,这套双通道体系是金字招牌。为科技人才设置了不同于行政职务的晋升阶梯,如主任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等,确保技术人才能获得认可与发展,真正做到让专家更专

 

在多位受访者眼中,中信重工是一家颇具务实与包容气质的央企,这种文化特质集中体现在其对创新的容错机制上。

 

创新往往伴随失败,因此我们创新文化的核心就是容错机制。苏伟透露,该机制在党委推动下建立,特别是专门出台了为创新工作明确护航的制度文件,让大家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多措并举下,中信重工十四五时期创新成果喷涌。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直径12.2米半自磨机与直径6.96×52米氧化球团窑回转窑,以超大规格和领先技术荣膺世界之最称号,进一步彰显了中信重工在极大极重装备研制领域的顶尖实力;全栈自研的矿山装备控制器,以高集成度、多功能实现和安全可控的特性,为矿山装备打造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大脑强大神经。在核电领域,成功研发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用半转速护环锻件,标志着关键部件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在新材料领域,公司成功突破二氧化钛20nm以下超细粒径和99%99.97%超高纯度工艺极限,并推出全新自清洁光伏玻璃产品。

 

海外业务加速跑

 

海外业务已成为中信重工的主要看点。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订货同比增长约80%2025年上半年势头强劲,主机设备销往全球五大洲,出口近百台。

 

据中信重工(洛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松介绍,作为国家首批50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一,中信重工始终将国际化视为核心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了辐射全球的营销与服务网络。目前,公司在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秘鲁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营销服务公司和区域代表处,产品与服务出口至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上去的跨越式发展。

 

中信重工研制交付Φ7.0×10.56m球磨机服务于全球第二大铜矿(企业供图)

 

在国际市场上,信重工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技术实力赢得了一系列标杆性订单:为澳大利亚大型铁矿项目提供12台超大规格磨机,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国际高端矿业市场的竞争力;一次性向全球矿业巨头淡水河谷交付23台球磨机及3台旋回破碎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总包承建的柬埔寨CMIC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达到了柬埔寨单线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水平,成为中国制造在东南亚市场的亮丽名片。

 

靳松认为,中信重工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攻城拔寨,既受益于中资抱团出海,更得益于公司建立的成套、主机、备件、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球化服务体系,以及深耕本地化运营的战略布局。

 

为什么国际市场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这是因为我们能提供从方案设计、物料试验,到设备发运、现场安装,直至后期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我们比拼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简单拼价格。这一模式精准契合当前矿业市场需求。如今许多矿业投资者兼具财务背景,他们深谙资本运作与投资回报,并将战略重心聚焦于金融与资源整合。这正与我们的专业能力形成完美互补。他们亟需能够承担核心技术与管理运营的合作伙伴,这正是我们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价值所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共同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靳松说。

 

展望十五五: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跃升

 

采访最后,武汉琦为公司十五五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他表示,公司将以四新为核心的递进式发展纲领为引领,系统构建推动行业转型的战略体系,全面实现从规模扩张质效并举的转变。

 

该纲领具体包括:从产品技术、运营管理、营销模式与集团协同四个维度夯实新能力筑基;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四链协同构筑新优势强体;以重工好、重工行为核心打造新特色铸魂,最终达成向全球高端装备引领者的新阶段跨越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信重工将保持7%的行业领先研发投入,在矿山装备领域实现六星争冠,并在多个细分领域使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经营质量上,将加速培育机器人业务、新能源装备业务成为新增长极和第二增长曲线。国际化方面,将显著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推动国际业务规模与效益再上新台阶。

 

展望十五五,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实现从行业跟随者、并跑者迈向全球高端装备引领者的历史性跃升。武汉琦总结道。


编辑:黄梅

校对:王玥

制作:舰长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