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人形机器人板块持续火热,有望驱动万亿级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随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迭代,今年以来该领域爆款事件频出:宇树科技机器人在春晚扭秧歌,人形机器人在网络展示前后空翻、骑自行车等绝技,以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等。
热度持续攀升下,人形机器人板块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机器人主题ETF年内资金净流入已超过15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有望驱动万亿级市场。
主题ETF年内“吸金”超百亿元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热。截至5月26日,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达10.37%,中证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达9.38%,均显著跑赢同期大盘指数。
相关主题基金产品也持续获得资金青睐。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机器人主题ETF年内份额增长172.7亿份,按均价测算,区间资金净流入超158亿元。
其中,华夏基金旗下机器人ETF年内资金净流入超90亿元,最新规模达131亿元;天弘基金旗下机器人ETF年内资金净流入超40亿元,机器人ETF易方达资金净流入超13亿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5月26日,机器人主题ETF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达6.68%,超八成机器人主题ETF净值增长率为正,并有多只净值增长率超9%。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并实现整机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地方政策也积极响应。例如,深圳、杭州等地推出专项政策及资金支持;上海浦东建设异构训练场、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加速产业集聚;重庆设立千万元榜单攻关核心技术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并有望驱动万亿级市场。
中银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陶波认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凭借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的“三位一体”优势,已悄然完成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跑的跨越,展现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潜力。
在陶波看来,首先,在政策红利推动下,中国已形成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创新集聚区,这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支持为产业链的快速成熟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次,技术创新上,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样得到充分体现,在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方面,国产化率已提升至65%以上,带动整机成本下降30%以上。
最后,产业链上,中国逐步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有助于降低最终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上的效率。
“我国人形机器人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万亿级市场可期。”华创证券研究所中游制造组长、电新首席分析师黄麟认为,中国企业凭借“硬科技突破+软生态协同”,正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模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从短期看,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如汽车装配、3C电子)和服务业领域(物流、医疗)率先落地;长期则将向家庭场景渗透,形成“工业-服务-家庭”三级跃迁。
黄麟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通过多模态交互和场景适配能力,全面渗透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将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陈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