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广东建工拟合作开发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预计总投资额14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牛思若
近年来,广东建工在清洁能源项目投资上屡屡发力,此次再度大手笔布局绿甲醇项目。
8月8日,广东建工发布公告表示,将与多方签订协议,拟以总投资140亿元,共同开发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
总投资额140亿元
8月8日晚间,广东建工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粤水电能源集团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人民政府、鸿展生物、大孚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桦南县共同开发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
据公告披露,项目其中一期总体投资约70亿元,规划建设0.85GW集中式风电项目,并配套建设年产25万吨绿甲醇项目;二期拟根据地方产业规划及项目运营情况等实际新增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投资。
粤水电能源集团和鸿展生物或鸿展生物指定单位及大孚科技在桦南县成立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一体化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主体,承担项目的具体权利和责任义务。
广东建工表示,协议的履行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发电综合实力,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绿甲醇需求有望释放
风电制氢合成绿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将氢气用于合成绿甲醇。
在双碳背景下,绿甲醇作为低碳燃料跃上“风口”。据中国化工信息周刊报道,截至2023年底,中国规划和在建的绿色甲醇项目共计24个,陆续建成后年总产能约为800万吨,涉及投资约1500亿元。截至2024年5月,国内备案的绿醇项目体量在1100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低碳转型为绿甲醇的应用前景提供了保障,作为燃料,绿色甲醇为航运业中短期减碳提供了解决方案,若绿色甲醇的经济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将成为绿氨、绿氢在船用燃料领域大规模应用前的有效替代,甚至是长期替代。
方正证券研究分析称,当绿氢成本约为15元/kg,二氧化碳成本约为0.4元/kg时,绿色甲醇的生产成本约为3907元/kg。随着离网制氢技术和碳捕集技术逐步成熟,较低的风光发电和二氧化碳成本将带动绿色甲醇成本进一步下降,绿醇经济性逐步凸显。
国投证券表示,IMO环保新规趋紧且时间表日益迫近,绿色甲醇为船舶替代燃料长远之计,现有船舶在手订单预计支撑672万吨绿醇需求,伴随船舶下水,绿醇需求有望于2025年开始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