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24”行情以来,科技主线崛起,一些主题风格基金也顺势表现惊人爆发力。其中,大成科技创新(A类:008988)今年以来收益达到106.5%,已实现翻倍。
大成基金在市场上以价值投资著称,旗下基金整体表现出长期业绩优秀、回撤控制良好的特点。今年以来,大成基金在科技成长投资上也有突出表现,不仅诞生了“翻倍基”大成科技创新,也出现了大成北交所两年定开(A类:014271;今年以来60.73%)、大成成长进取(A类:010371;今年以来41.01%)等一批弹性出众的科技类基金。
同时,大成基金还紧跟市场节奏,快速布局了具有科技成长代表性的创业板、科创板类指数。继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大成(159242)、创业板50ETF(159298)相继发售成立,9月1日,大成创业板50指数(A类:024920)正式发行。
今年以来,创业板50指数最高涨幅达到38.03%。创业板50指数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息息相关。“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0年4月注册制改革以来,创业板进一步强化“三创四新”属性,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截至7月底,创业板市值已经成长到14.6万亿,上市公司数量达1383家。其中,创业板50指数主覆盖新能源、医疗、金融科技、信息技术四大领域,深度捕捉中国具有高成长与强盈利属性的代表公司。从成分股来看,创业板50指数的大市值特征鲜明,总市值在2000亿元以上的有5只,权重占比45.49%,总市值为1000-2000亿的股票数量为11只,占比21.55%。
作为典型成长风格指数,创业板50指数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高弹性。在科技成长风格主导市场的阶段,创业板50指数往往能够展现出更强的弹性。从历史收益水平来看,创业板50指数在长周期的表现也具备竞争力。自指数基日以来,创业板50指数累计收益达到138.26%,远超同期沪深300(49.69%)、中证500(53.85%)等主要宽基指数;年化收益角度,创业板50基日以来年化收益为6.07%,同样大幅高于同期沪深300(2.78%)和中证500指数(2.97%)。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大成基金的价值投资板块仍然稳如磐石,在情绪沸腾的行情中,保持风格不漂移。今年以来,大成高鑫(A类:000628)、大成睿享(A类:008269)两只典型的价值投资型基金在坚持价值风格的同时,仍在持续创造复利。其中,大成高鑫今年以来收益12.21%,大成睿享今年以来收益14.9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