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融通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 副总经理 吕寒
中证诚通央企ESG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第一批央企ESG主题指数,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挂钩的ETF产品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也受到市场的认可,该基金于今年11月25日成立,首发募集规模8.76亿元。Wind数据统计,截止10月底,ESG主题ETF产品共9只,规模合计6.32亿。
通过积极布局央企ESG主题产品,将优势资源引导至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推动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正向循环,同时,提供理财新工具,倡导可持续投资理念,更好实现服务国有资本运营和居民财富管理的双重拟合。
一、社会责任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ESG主题投资尚无标杆产品
(一)ESG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强调以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绿色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组合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密集出台政策显示,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政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ESG不仅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履行和治理水平提升,而且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二)国内上市公司ESG实践经历“引入概念-逐步推进-基本形成”
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示范样本”,ESG实践经历了“引入概念-逐步推进-基本形成”三个阶段。2006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首次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建设,标志着ESG理念在上市公司实践的正式开始。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对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相关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更加可操作的指引,并强制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对ESG相关情况进行披露,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参与到ESG实践过程中来。2018年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至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从24.64%上升至33.93%,特别是2024年国内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系统性地规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相关要求,标志着国内ESG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形成。
(三)ESG主题投资产品发展缓慢,尚无标杆产品
随着政府管理部门从宏观管理层面不断建立健全ESG生态体系,ESG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ESG主题投资的发展却较为缓慢。从产品端来看,国内公募基金ESG主题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整体发展缓慢,以ETF产品为例,虽然早在2009年我国第一只聚焦公司治理泛ESG主题的ETF产品就已发行上市,但是直到2021我国资本市场才出现第一只ESG主题ETF,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市场ESG主题ETF(剔除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泛ESG主题)仅为9只,合计规模仅为6.32亿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ETF产品挂钩的ESG主题指数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如挂钩ETF产品最多的沪深300ESG指数与沪深300指数长期走势基本一致。
二、国资央企践行ESG“起步早、表现好”,社会责任投入尚未在估值中得到合理反应
(一)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践行ESG理念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早在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认真落实社会责任,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了参考指标体系和模板,进一步规范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进行部署。至此,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和披露ESG报告,在制度设计、管理架构和披露体系等方面已趋于成熟。
(二)中央企业以更多投入、更高标准勇担社会责任
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更好履行战略使命,无论是在环境保护,服务社会还是在公司治理维度,中央企业积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以更大力度提升功能价值,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有机统一。根据《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统计,中央企业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突破2万亿元;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28万人,社会捐助总额达88.9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6%,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超过53%。截至2024年9月底,央企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99.6%,其中82家央企集团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覆盖率达100%。根据中证ESG得分计算,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得分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三)国资央企大量社会责任投入无法有效在估值中得以反应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承担了较大社会责任,比起单纯追求企业盈利,在社会、环境和绿色金融等方面释放了更多正外部性。但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仍处于相对低位,特别是显著低于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国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出现估值折价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在主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积极服务民生事业和推进绿色发展等领域付出了大量的实践,但是已有基于三大财务报表的估值体系,无法科学、准确的反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性投入,而这恰恰是国资央企践行核心功能,发挥功能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向积极践行ESG理念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转变投资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短视偏差,激发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及挂钩的ETF产品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
三、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走势好、纯度高”,ETF产品积极助力央企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正向循环
一、第一批央企ESG主题指数,使用ESG得分选股和ESG得分加权
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是市场第一批央企ESG主题指数,2023年5月4日上市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指数选择38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ESG得分最高的前5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回馈社会、公司治理优良、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该指数是中证指数公司38只ESG指数中唯一一只,完全聚焦于ESG得分选股和ESG加权的指数,从而最大化提升指数整体ESG水平。
二、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走势稳健、ESG纯度高、基本面良好”
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具有“走势稳健、ESG纯度高、基本面良好”的鲜明特征,首先,该指数自2016年底基日以来的8年中,有6年实现正收益,同时大幅跑赢沪深300和中证A500指数,期间回撤显著低于以上两只宽基指数,截止到今年10月底,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基日以来和年内收益分别达到80.69%和21.88%;其次,在指数编制过程中采用ESG得分选股和ESG得分加权,在行业和成分股权重较为均衡的前提下,最大化提升指数ESG得分,第三,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一利五率”表现良好,长期好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市净率和市盈率长期低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三、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进一步彰显功能价值
作为我国首只央企ESG主题指数挂钩的ETF产品,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进一步彰显功能价值:首先,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过编制央企ESG指数,发行挂钩的ETF 产品,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次,聚焦提升功能价值,畅顺价值创造到实现正向循环,将优势资源引导至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倡导市场将ESG领域的投入予以充分定价估值,推动央企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正向循环;第三,提供居民理财新工具,倡导可持续投资理念,通过打造一只收益良好、ESG纯度高、知名度大的可持续投资产品,助力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积极倡导价值投资、ESG投资理念。
备注:文中所述中证诚通央企ESG、央企ESG50、国新央企ESG成长100等均于去年5月发布,为首批央企ESG主题指数。
风险提示:中证诚通央企ESG2019-2023年年度表现分别为28.08%、18.06%、20.78%、-12.86%、0.97%;2024年上半年上涨12.82%。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