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朱啸虎谈AI产业最新发展,给创业者几点建议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17:56

【导读】朱啸虎谈AI产业最新发展,给创业者几点建议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AI创业公司就像放飞一群鸽子,可能有一两只能一飞冲天,大部分都回落到地面,能成功的绝对是凤毛麟角。”8月底,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上海一场创投论坛上表示。

朱啸虎表示,GPT-5姗姗来迟,这一波AI能力的上限已经基本上明朗了。现在AI Agent应用创业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但竞争更加残酷,想要留住用户,需要在产品上进行打磨。他给创业者的建议是,远离大厂的直接“炮火”,所有‘护城河’都要在AI之外寻找

AI的能力天花板已经明朗

模型小型化是未来趋势

“GPT-5‘呼万唤始出来,但说实话大家都很失望。朱啸虎直言,它在核心智力上的提升空间非常小,更多的是在用户体验和成本上的一些优化。我觉得,这一波Transformer架构下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力上限,已经基本上能看到了。再往前推进,确实很难了。

在他看来,核心有几个问题,包括数据瓶颈、推理天花板。人类有很多信息都是重复信息,是没有用的。如果盲目地把模型参数、数据量加大,不仅不会提升模型的智力能力,还可能损害模型的性能。

朱啸虎调侃道,从哲学上其实很容易判断,如果AGI这么容易实现,那整个世界都是虚拟的。现在AGI没那么容易实现,反而说明这个世界还是有可能有点真实性的。

我觉得这对创业者来说反而是好事情。他说,因为在模型能力还在快速迭代的时候,创业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可能一晚上就覆灭了。所以如果现在大模型能力上限已经看到,提升速度显著放缓,创业的机会反而会更多地涌现出来。

朱啸虎提出,在模型参数和数据已经定义了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把数据再精简、提炼,实现小型化,降低模型的使用成本。我认为,模型小型化将是未来两三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他说,海外大厂仍在继续探索和测试AGI的前沿。反正他们有这个实力,可以去烧钱。但我觉得,国内应该更多走模型小型化路线,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这对中国创业者来说,是更有可能实现,也是更有性价比的方向。

应用层爆发:从文字到语音,再到视频

朱啸虎观察到,今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AI应用的Token消耗量开始大规模爆发,大家不再“卷”往前迭代大模型的研发,而是开始“卷”Token消耗、应用落地。

他谈到近期官方披露的数据,中国现在每天所有大模型的消耗Token已经突破30万亿。我看到很多国内的创业公司,每天Token的消耗量都在百亿以上,比去年涨了几十倍。这说明AI在企业内部已经开始显著发挥作用,大家也更愿意用Token来产生交付结果。

模型能力每往前进一步,就会解锁一些新场景。朱啸虎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去年爆发的AI应用都是基于文字类的,文字类是第一个成熟的AI应用领域,比如做各种会议纪要。但到了今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语音类AI应用开始爆发了。

现在的语音模型已经非常成熟,你几乎听不出AI和人声音的差别。他讲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如果用户听出是AI打来的电话,80%的用户会立刻挂掉;如果听不出是AI,以为是真人,挂断率才25%这个差别非常显著,所以要想效果好,一定不能让用户听出是AI在打电话。他说。

朱啸虎还预测,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基于视频的各种AI应用也会爆发。AI时代,很重要的是Adaptive,所有东西都是实时生成的。虽然今天还做不到完全实时,比如基于对话场景生成一个视频、一段语音,可能还要1030秒的延迟。但未来两三年内,延迟可能会降低到1秒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类产品有巨大潜力,甚至会颠覆所有的内容生成方式。

你可以想象,以后我和App交互,它能实时生成视频,或者根据摄像头看到的背景,实时生成视频和语音。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机会非常大。他说。

创业门槛降低,但竞争更残酷

想要用户续费很难,要有真正的好产品

朱啸虎指出,现在AI Agent应用创业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

今年大模型格局基本定了,所有资金开始追逐AI应用公司,但每个公司需要的资金其实不多。以前做移动互联网App,至少需要十几个人的团队。但现在做AI应用,3个人的团队就够了:一个做产品,一个做开发,一个做市场。所以,这次创业公司的数量比以前多了一个数量级。他说。

虽然这次创业门槛降低了,但竞争更加残酷,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如此。朱啸虎举例,现在硅谷的VC基本上要等产品上线以后,做到200万美元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时才会投资。

他表示,大家一直以为在中国AI应用变现比较难,但其实很多创业公司也能做到3个月左右达到200万美元的ARR。起步很容易,因为企业、消费者都愿意尝鲜。但这只是一个及格线,如果12个月做不到500万美元的ARR,这样的创业公司可能就没人关注了。

在朱啸虎看来,真正能爆发式增长的应用,门槛还是非常高的。最近很多AI应用项目,观众看视频、看演示时都会觉得太炫了、太酷了”。但实际体验后,可能只能做出60分的PPT60分的研究报告。这种产品自己随便用用还行,但要让用户花钱买单,就很困难了。

做一个应用,视频推广很容易,但交付结果到底行不行,客户愿不愿意持续买单,这是非常难的问题。很多App大家用了一个月后,第二个月就不再续费了。根据互联网的经验,留不住客户是非常致命的,要把用户招回来,花的钱可能要10倍以上。他说。

但朱啸虎也直言,还是有一些头部公司的产品表现出色。在产品能达到用户期望的时候,其增长速度非常快。早期每年能增长10倍以上,稍微大一点也能增长四五倍。

创业者的出路:在AI之外建立“护城河”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朱啸虎给创业者提出建议:远离大厂的直接“炮火”,建立AI之外的“护城河”。

大模型能力的扩散太快了,太容易被模仿,所以想要在AI技术本身建立‘护城河’几乎不可能。他强调,企业一定要在AI之外寻找壁垒,比如编辑能力、复杂工作流整合能力等。

朱啸虎分享了几个案例,他们投资了一家做AI创作者社区的公司,聚合了几百个开源模型,用户可以自己生成和优化图片,包括二次元、国潮等不同风格。文生图要商业化,现在大部分生成的图可能能做到95%的效果,但最后5%的细节微调,还是需要编辑能力的。这家公司就提供了复杂的编辑能力。

在他看来,会议纪要虽然技术门槛低,但实用价值大,其中创业机会也很多。真正适合商业化的、容易商业化的,往往是技术成熟的方向。我们在全球各个垂直领域,都能看到这类应用的能力的爆发,比如医生和病人谈话,征得病人同意后,AI自动把谈话转成文字、形成病历并录入系统,能大大节省时间。

朱啸虎还讲到AI专有硬件,比如有专门做会议纪要的硬件,是一个很薄的卡片,谈话时的降噪、收音效果更好,其获得了腾讯的投资。还有做AI电子名牌的公司,专门赋能线下销售。比如卖车时销售说漏卖点,AI会自动提示,还会监控销售误导,每天自动把销售报告提交给经理,现在国内很多4S店都在使用。现在AI创业,关键不是技术是否性感,核心是能不能定义出好产品。

此外,还有为电商行业服务的AI产品。他称,在双十一”“618”期间,很多客户进直播间提问产品怎么样、有什么效果,人工根本来不及回答。这时上AI客服自动回答,准确率能达到99%“AI能及时回复,防止客户流失。这个产品很简单,卖得也便宜,但效果好,几乎所有电商都开始用了。

朱啸虎还提到了AI眼镜。虽然国内各个厂商都在做,但AI眼镜量产的细节很难把控。比如能否把眼镜和手机连接好,还要降低耗电量,什么时候断开蓝牙连接、什么时候恢复。要做好这些硬件细节,必须在大湾区。因为大湾区100公里之内能找到所有供应商,碰到问题当场解决,这是中国创业者得天独厚的机会。

校对:王玥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