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过去6年,中国科技产业突飞猛进,科创板快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在此过程中,科创板投资不断涌现新的机遇,也遇到新的挑战,公募积极升级迭代投研体系,与科创板共同成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科技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未来科创板投资要更加注重产业链投资,通过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同时,要保持灵活应变,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好平衡。
最牛涨超160%
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近年来,科创板市场起伏较大,科创主题基金业绩出现分化。首批科创主题基金过去6年业绩首尾相差近150个百分点。其中,嘉实科技创新、易方达科技创新、汇添富科技创新A等3只产品净值翻倍,涨幅分别为160.78%、128.21%、106.78%。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表示,首批科创主题基金表现分化,部分基金收益显著,从侧面印证了科创板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科创板企业处于成长期,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波动大,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同时,其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产业特性使市场情绪与政策变化对基金净值的影响较为显著,部分基金在市场调整期回撤较大。
永赢基金认为,市场环境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投资科技领域需要行业配置与市场周期契合,精准布局相关赛道的基金更能充分受益。此外,基金经理的投研深度与策略灵活性有所不同,细分行业轮动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或能够取得明显超额。
“科创主题基金在市场上行期间均有很高的业绩弹性,而其业绩表现分化,主要体现为在市场下行期间的回撤幅度不同。”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帆表示,2019年至2021年,成长风格资产经历了一波极致行情,部分赛道的公司业绩与估值高增长,而后几年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高估值、产业自身周期波动等因素,成长股遭遇回调,市场转而关注高价值、高股息类资产,主投科技成长类资产的科创主题基金业绩承压。
构建更加多元化投资组合
过去6年,无论是内外部的宏观环境,还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阶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金经理的投资工作也在不断迭代进化。汇添富基金经理马翔表示,现在会更加重视主线脉络布局,比如近期科技创新基金就重点布局TMT板块,以把握人工智能创新的投资主线。“市场多变,我们会把握有一定持续性的产业脉络,在重点行业上做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布局,积极跟踪个股变化做动态调整。”
“对于投资范围,我们也在持续拓展,不仅关注已经崭露头角的龙头企业,也会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产业链投资,通过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在策略调整方面,始终坚持灵活应变,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综合利用多元投资工具。”王贵重谈道。
据永赢基金介绍,过去6年在科技产业迭代与资本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公司的投研体系、投资范围及策略框架已实现系统性升级。例如,通过NLP(即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科创板企业招股书技术描述,构建“硬科技纯度”因子。近年还引入了更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处理高维数据和挖掘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提高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
银华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张凯强调,作为基金经理,需要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和视角来审视投资。在投资方向上,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科技创新的大方向。
保持长期视角
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好平衡
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作为基金经理,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王贵重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核心课题,但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解决科技投资难题需要盯住产业趋势,在波动向下时坚定信心,在波动向上时稳住阵脚,不被短期情绪干扰。投研方面需要“知来路”“明去处”,加强产业一线学习、访谈和调研,深入产业和基本面研究,细致调研布局,在“投资需研究,研究即投资”的长坡中持续地“滚雪球”;同时要保持长期投资视角,避免短期市场情绪的干扰,专注于企业的长期成长潜力。
“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金经理,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在实现超额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相对指数的跟踪误差。我们会借助量化风控模型,严格约束投资组合相对于指数基准的个股、行业和其他风险敞口偏离,通常而言力争把跟踪误差控制在更小范围内。”张凯谈道。
马翔认为,控制回撤风险主要依靠绝对收益思维。科技股波动很大,不乏一年增长数倍的牛股,但也有短期大幅下跌的个股。从组合长期收益率的角度出发,不需要全仓买入牛股,只要力争在每一笔交易中获得足够的收益并且适时兑现,累积起来,就可能实现长期回报。科技基金要在把握科技成长脉络和个股估值波动之间做好平衡,既要以未来眼光动态看待股票市盈率,也要注意公司的市值“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