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5年以来,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取得闪亮业绩,渐渐驱散过去三年业绩不如被动产品的阴霾,市场发出主动权益基金“王者归来”的声音。
开年后在政策面、资金面、消息面配合之下,A股明显回暖,AI应用、机器人等产业表现出色。显然,市场正给予更擅长选股的主动权益基金机遇,不过,究竟能否实现“王者归来”,还有待时间验证。
“王者归来”正在演绎
2019年至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度火爆,而近三年却业绩不佳“跌下神坛”,2024年更是陷入“至暗时刻”,业绩大幅跑输指数型基金,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也跌至近年来的低点。
进入2025年,情况正在出现变化:一方面,今年业绩最牛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已超过42%,而被动产品最佳表现为31%,主动权益基金领先超过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截至2月15日,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71%,优于被动型产品同期3.52%的平均收益,相较过去两年出现“逆转”,尤其2024年,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业绩分别为3.73%、10.68%,差距相当大。
凭着A股回暖之风,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能否走出低谷,实现“王者归来”?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兼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曾豪分析,过去三年被动型产品占上风,主要是由于市场风格比较极端,被动型产品紧跟指数能有不错收益。“但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不同板块、不同个股的表现差异很大,特别考验选股能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如果能捕捉到有潜力的板块和个股,像AI、新能源新技术方向上的优质股,以及一些传统行业困境反转的公司,业绩值得期待。”曾豪说。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过去三年被动指数表现优于主动权益风格,预计今年主动权益表现有望改善,契机在于:一是政策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二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主动权益的投研优势有望体现;三是经历三年调整之后,机构重仓方向的估值性价比凸显,且筹码结构也在明显改善。
“我们认为‘王者归来’正在演绎,A股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对今年主动权益的整体表现有信心。”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包斅文说。
AI等给主动基金经理带来机遇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AI、人形机器人等主题将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提供土壤。
“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在于对产业趋势的预判和个股Alpha的挖掘。AI投资具有复杂性,包括技术路径分化、应用场景碎片化,这为主动选股提供了空间。若今年市场维持结构性行情,在市场风格切换较快的情况下,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可能会显现出来。”中航趋势领航基金经理王森分析。
对此,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表示,AI应用、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崛起,涌现出很多新逻辑的企业尚未被纳入,被动ETF未及布局或调整。主动基金经理通过主动挖掘和极致化的主题配置,可以给净值带来明显的提升。在结构机会较为明显的市场环境里,偏股型基金有较大可能跑赢沪深300指数及中证A500指数。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林清源也看好AI等带来的机遇。他分析道,今年主动权益基金已显现出超额收益,源于两个方面:一是AI产业链细分领域高度分化,主动选股优势凸显;二是市场对主题投资的定价纠偏需要深度研究。“尽管指数产品在β行情中占优,但AI产业当前处于α挖掘阶段,分析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不过,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规模也是重要一环。林清源强调,规模较大的产品确实面临掣肘:第一,AI细分赛道容量有限,大资金难以灵活配置早期标的;第二,交易冲击成本在热点轮动中会被放大。
罗水星表示,主题行情中,很多科技龙头涨幅也相当可观。只要规模不是特别大,都有可以选择配置的标的,关键是选对配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