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江右
近期,并购重组板块表现活跃,在政策支持鼓励之下,并购重组的股票明显增多。私募机构如何看待并购重组机会?是否参与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如何看待“蹭热度”的公司?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家证券和股权私募机构。
受访私募机构表示,会在并购重组的公司中寻找有优质资产的机会,同时要关注估值和未来空间,而对于一些“蹭热度”“炒作型”的公司要保持谨慎。近期并购重组股票往往涨幅较大,也需要注意风险。
关注优质并购重组机会
研究基本面价值和空间
Wind数据显示,CSWD并购指数从9月底部起来,截至11月8日,涨幅已超过60%。很多并购主题的股票更是连续涨停。
对于并购重组概念的火热,鹤禧投资表示,很多中小市值企业基本面较差,甚至主要价值就是壳价值,当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时,相关企业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机构投资者更多从基本面选股,不会为了并购题材而追逐相关热门股票。
“并购重组的机会有一定的延续性,本质上也是优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结构的好事。”深圳卓德投资总监杨博认为,目前市场整体相对估值水平较低,是寻找标的与行业整合性价比较好的时间窗口期,可以适度参与。
对于如何选择及参与并购重组的机会,诺鼎资产表示,产业整合式并购、产业升级式并购应该积极参与,至于跨界并购,如果实控人股权安排合理,并购资产并非行业中末端的公司,依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参与。诺鼎资产也在关注一些国央企业整合、股东未上市资产雄厚的相关公司。
诺鼎资产认为,行业龙头公司的整合式并购更有确定性且会加持公司的“护城河”,但对于二级市场盈利来说相对有限,会在有明确的胜率和赔率下精挑细选弹性较大的公司;对于央国企整合类,如果能产生协同效应,并能够预期将带来明显业绩改观的公司,会重点布局。并购重组的风险主要在于并购的概率和并购后资产的估价错误,主要通过并购逻辑的推演来保证确定性,并通过组合投资来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而对于并购后资产的定价,主要通过对并购资产的研究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杨博表示,在标的选择上,重点关注有政策导向的行业,如科技创新、战略新兴行业,同时关注同一实控人下的资产整合机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机会。
鹤禧投资也认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有不错资产的小市值央国企值得重点关注。投资策略上,更适合选出一批企业进行组合投资。
对于后市并购重组机会,杨博认为,并购重组行情后续上行空间有限,随着市场逐步回暖,资产标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后期并购将更加关注资产本身的战略性与性价比,能够达成实际成交落地的机会将有所减少,后续重点关注核心战略并购机会。
谨防“炒作型”重组
避免涉足“目的不纯”交易
在政策支持之下,并购重组主题再度活跃,但也不排除“蹭热度”炒作的公司和行为。对此,受访私募及人士提醒,谨防“炒作型”重组,避免涉足“目的不纯”的并购交易。
“投资者要警惕那些以市值管理为目的、为避免退市而做的并购重组。”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信跃升表示,这类并购重组属于“炒作型”并购。投资者应该投资那些本身业绩良好、有望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这样的重组并购是以公司战略目标、长期发展为导向的。
信跃升认为,监管层在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规范、有效的高质量并购重组的同时,对各类不当并购交易将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从严监管;对于私募股权投资,需要更加注重并购重组的质量和合规性,避免涉足“目的不纯、方向不准、操作不当”的并购重组交易。
一村资本总经理于彤认为,市场总会出现新的投资热点,对于投机炒作现象,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真正有价值的并购重组应该立足于产业逻辑和长期发展,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判断。
上海弘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叶晶晶也表示,建议投资者更关注并购标的业务实质与进展、估值的合理性。
“投资者在面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信息时,应仔细甄别信息的真伪。”盈科资本产业投资事业部总裁冯志强说,应重点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行业地位等,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创东方投资管理合伙人肖珂认为,上市公司涉及并购重组的,装入的资产一般都是面向未来、代表新质生产力、符合市场偏好的,但资产质量以及并购重组之后的业务整合或协同效果,往往有不确定性,建议投资人保持理性,充分认知和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