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半年报,其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
受多重因素影响,基金公司上半年整体营收出现下滑。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上半年经营业绩的17家基金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91亿元,净利润为24.5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0.48%、19.66%。其中,华夏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兴业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
5家公募上半年净利润超1亿元
已披露的信息显示,华夏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兴业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
中信证券披露旗下控股基金公司——华夏基金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总资产为188.38亿元,总负债60.17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69亿元,净利润为10.62亿元,综合收益总额10.69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1584.89亿元。
鹏华基金今年上半年的资产管理规模及经营业绩也稳居第一梯队。持有鹏华基金50%股权的国信证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鹏华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7.89亿元,净利润3.82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鹏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2020亿元(不含子公司),其中,公募管理规模为9390亿元,较年初增长16.44%。
第一创业证券参股的银华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3.35亿元,净利润超2.53亿元。
此外,兴业及浦银安盛两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也超过1亿元。
经营业绩分化显著
上半年股债分化的行情也导致基金公司经营情况出现较大分化,在可比的17家基金公司中,有两家基金公司实现正增长,其中,鑫元基金净利润增幅高达70.78%,兴银基金净利润增幅超过50%;有13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降幅最大的超过99%。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夏盛尹指出,基金公司净利润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A股市场的震荡走势对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产生了显著影响,一些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和灵活投资策略的基金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相反,另一些基金公司业务结构单一且主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或者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导致营收出现下滑。其次,基金公司的业务结构和投研能力在业绩分化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例如,一些基金公司在ETF、债券型基金等产品上具有优势,这些产品在市场波动时更能吸引投资者。最后,部分基金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的措施,成功应对了行业降费的挑战,提升了盈利能力。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最近几年A股市场遭遇回调,对于权益产品在产品线中占比较高的公司来说经营压力较大,权益基金业绩回调、权益基金发行困难以及基金降费等因素都可能对基金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从投资风格来看,成长风格类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者赎回压力,而价值风格类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的赎回压力可能较小。对于固收类产品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来说,经营压力可能相对小一些。
下半年经营压力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马太效应及震荡行情之下,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愈发举步维艰。
今年上半年,部分基金公司净利润出现由正转负的情况。例如,东吴基金今年上半年亏损177.36万元,而去年同期实现盈利350.38万元。
“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营收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主动权益基金降费;二是很多大型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把尾随佣金上调至50%的上限,进一步挤压了基金公司净利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称,部分基金公司用自有资金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净值下跌,也导致亏损。他还指出,今年7月生效的新规规定,佣金不能用于支付券商销售费用,基金公司未来需要用自己的资金支付券商销售费用,也会增加开支,因此,下半年的经营压力不会比上半年小。
展望下半年业务布局,李一鸣认为,权益基金仍是基金公司的重要产品线,而权益基金的发行能否回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市场走势。同时,随着投资者关注度提升,指数基金的发行能够走出独立趋势,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此外,股票市场持续低迷,驱使资金涌入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这些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线也可能是基金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