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在波动不已的市场中,如果有一款产品,既能兼顾较高的收益、较低的回撤,又能实现灵活投资,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能攻善守的“固收+”基金正是这类产品的代表。
当然,既要通过投资于债券提升组合的稳健性,又要通过投资股票来提升收益弹性,并不是简单的“1+1”的工作,需要基金经理具备股债的全局观,同时又能够洞见每一类细分资产的机会。
富国基金的武磊正是这样的基金经理,他对货币政策和债券市场有长期研究,擅长提前捕捉各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同时,他又非常注重对波动和回撤的控制,在他看来,“守住风险的底线,比追求更高的收益更重要。”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2023年半年报显示,武磊管理的富国产业债债券基金备受投资者青睐,其A/B份额,在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83%的情况下,持有人户数依然达到了106万户;C类份额持有人有7万多户,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超过70%。
业绩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富国产业债A成立以来净值增长87.35%,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4.93%)和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12.42%),超额收益分别为22.42%、74.93%,且每个完整年度均获得正收益。
武磊拥有11年投资管理经验,数学和金融复合背景。2011年博士毕业后,先在券商任职宏观利率研究员,2016年12月加入富国基金,目前任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管理8只固收基金。
在券商任职宏观利率研究员的经历,为武磊的投研生涯打下了扎实基础,帮助他形成了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具体来看,武磊的分析框架主要通过自上而下分析经济基本面跟政策方向,研判大类资产趋势,确定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和类属资产的投资方向,再自下而上去分析类属资产中的具体板块和个券,构建一个最有性价比或者风险收益比最好的投资组合,然后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比如2022年初,经济基本面面临地产和出口下行共振带来的阶段性压力;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权益市场面临盈利下行的压力、估值也受到压制。而自下而上来看,多数转债估值都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把转债仓位调整到较低的水平,且要侧重配置偏债性转债。”武磊举例说。
类似这样的提前预判,在武磊的投资生涯中多次出现。比如2018年底加仓可转债、潜伏正股触底反弹,2020年降低债券仓位、及时止盈规避回撤等等。
除了善于把握市场变化中的机会,武磊还熟稔久期策略、杠杆策略、转债策略,通过对多元策略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攻守兼备的能力。
守住风险的底线
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
对于固收类产品而言,控制回撤是重中之重,不仅影响基金收益,且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作为一名固收基金经理,武磊深知这一点,他始终牢记“不得贪胜”原则,注重对波动和回撤的控制。
在他看来,对于债基的投资管理,守住风险底线比追求更高的收益更重要。
武磊坦言,自己的性格既“纠结”又“果断”:在做投资决策前,他要反反复复考虑,直到完全想清楚了才下判断;但他又是果断的,一旦做出决策,就会立刻执行。事实上,这样深思熟虑、不莽撞的投资风格对于一位基金经理来说非常重要。
在“固收+”产品的管理上,武磊最看重的是控制风险,即使是“固收+”基金,思维也会偏绝对收益,希望给客户带来相对较好的持有感受。
这种思维也体现在武磊近期发行的新基金富国稳健添辰上,该基金在资产配置上以纯债打底,增配多种权益资产以增厚收益,可投资于基金和港股两大收益利器,是一只“求收益、控回撤”双管齐下的“固收+”基金。
当前,市场上很多“固收+”基金都将重心放在权益资产的配置上,在武磊看来,“固收+”基金首先要保证债券投资的稳定器作用,要重视投资组合中那80%的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做得好,对产品长期业绩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这一点也反映出武磊侧重于先求稳后求胜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要敬畏市场,要认识到自己的判断是有胜率的,不能过度自信,在产品资产配置上不能走极端,要以产品风格为基准,比如这只产品是一个中低波的产品,在各种风险暴露上都要有所控制。”
武磊还强调,很多人经常带着负面观点去谈论追涨杀跌,但其实损失厌恶是人的本能,可以适当地遵循本能,比如在市场下跌时做一些保护自己的动作,可以较好地控制回撤。
在武磊看来,分散投资也很重要。“但分散并不是简单的个股分散、行业分散,而是科学的分散,要把各个风险因子拆解出来,确保各个因子的风险暴露相对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