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产品发行提速 券商发力“固收+” 衍生品模式

来源:电子报 2023-10-09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跌宕起伏,券商资管规模持续压降,仅有不足四成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实现正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数量达7761只。受市场波动影响,债券型产品继续保持增长,整体占比超过70%,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在去年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CTA策略产品整体表现优秀。券商资管今年也加强了对另类投资型产品的布局,该类型的产品较去年同期大增66.67%。

产品发行提速

平均发行份额下降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成立券商集合资管产品2019只,较去年同期的1574只增长28.27%,但整体发行份额下降。

中国基金报记者按月统计新发产品数量时发现,今年以来,各大券商资管发行产品的速度明显提升。除1月仅发行98只产品外,其余月份新发产品均超过200只,而去年同期仅在3月和8月新发产品超过200只。

从产品类型来看,新发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同比分别下降16.17%、17.59%,债券型产品微增7.78%。此外,另类投资型产品逆势增加66.67%。

例如,中信建投发行多只期货和衍生品类集合产品,包括华夏银行代销的睿雪系列、浦发银行代销的雪利宝欣享系列、营业部销售的瑞雪增利系列等。平安证券则发行了多只类雪球产品中证500斯诺系列产品和中证1000斯诺产品,产品为期货及衍生品类,期限5年。

从产品发行份额来看,超八成产品成立规模均小于1亿份。成立规模最大的两只产品均是中信证券旗下的美信系列,成立规模为10亿份,计划重点投资于债权类资产。

多只产品的成立规模仅有1000万,其中不乏债券型产品。由于产品规模过小,有部分产品在成立数月之后就提前清算。例如中银证券发行的中国红汇中68号、69号,成立于2023年2月,目前的产品状态是提前清算。

加速公募化转型

积极布局“固收+”产品

2023年上半年,监管层修订资管细则,强化差异化监管,提升产品投资运作灵活度,促进券商资管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从券商半年报业务经营情况总结来看,券商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加速公募化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等举措,着力提升主动管理水平,寻求业务增长点和突破口。

日前,华安证券、国联证券接连收到证监会批复,核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至此,业内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增加到28家。此前已经获批设立的包括东证资管、财通资管、广发资管、华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资管、招商资管、海通资管、浙商资管、兴证资管、安信资管、天风资管、国盛资管、国金资管、申万宏源资管、万联资管、中信资管等。

对于券商而言,设立资管子公司,进而获得公募、私募产品发行资格,可以提升获客能力、增加收入来源,并与券商投研和经纪业务形成协同,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做好财富管理业务,打开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在产品方面,多家券商积极布局“固收+”、权益、衍生品、量化、FOF等产品,“固收+”衍生品产品成为多家券商前三季度发行的重点。

近年来,期权策略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资管产品中。一方面,金融市场出现大面积超预期波动时,投资者普遍希望获得较稳定的收益,通过期货、期权、收益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可对冲风险、控制回撤;另一方面,场外衍生品类型丰富、定制化程度高,结合传统资产可设计出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固收+”产品,能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例如,安信证券发行的大湾区深享1号集合产品采用“固收+”看涨自动赎回结构期权,挂钩中证1000指数;在第3个月及之后的每月观察期,若发生敲出,产品业绩基准为5%,若每个观察日标的指数价格均低于敲出价格,产品业绩基准为0%,该产品设计为1年期;另外,中邮证券还发行了与指数挂钩的“固收+”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私募新规出台后,纯衍生品类产品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固收+”衍生品模式可能成为热门的创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末债市回调、理财产品出现赎回潮后,券商发行封闭式产品数量显著增加,安信、财信、德邦、东亚前海、光大证券、国泰君安、长江资管等发行了封闭式固收类产品,产品期限从6个月到36个月不等。封闭式产品有几种类型,一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如中信丰收信丰系列、中信建投家鑫私享系列等;二是采取“固收+”衍生品策略,由于场外衍生品的特性产品需封闭运作;三是市值法估值的封闭运作产品,产品虽未采用摊余成本法,但通过封闭运作、投资期限匹配等设计,降低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收益预期更加明确。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