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深耕泛科技投资领域多年,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农冰立的投资框架有不少别具一格之处,更聚焦产业趋势中有核心壁垒、具备长期经营理念和眼光、有潜在非线性增长空间的企业。他认为,未来科技领域中,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消费电子、AI等主题都有不错的机会。
重视产业趋势、经营周期
及公司质地
资料显示,农冰立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拥有9年证券投资经验、4.4年投资经验。曾任泰达宏利研究部研究、天风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工银瑞信基金经理;2022年10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2023年7月起管理景顺长城品质长青基金。
投资上,农冰立偏好深度研究,不喜追逐热点,持仓上也更均衡。他的投资框架包含三个重要维度:产业趋势、经营周期和公司治理。
农冰立强调,寻找产业趋势并不等同于追寻阶段性的高景气度赛道和热门赛道。过去A股市场常常将产业趋势和赛道相混淆,致使投资和研究都偏短期。投资应回归到本源,真正的产业趋势,必须有非常清晰的趋势和逻辑,同时还要有约束条件。
对于经营周期,农冰立表示,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的产业趋势不等于好的产业投资。无论行业景气度如何,企业的经营周期对于投资效果都有很大影响。他关注企业经营周期的共振,是希望能够综合判断一个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处于的阶段、估值可能的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
最后是公司治理。农冰立直言,不愿意在一些治理有问题的公司上浪费时间。
关注制造业升级投资机遇
A股持续震荡让市场情绪低迷。农冰立认为不必过于悲观,乐观看好制造业升级方向,聚焦新能源、消费电子、AI等领域。
农冰立将过去20多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从更深远的角度分析当前的投资机会。
第一阶段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家电、机械类公司,行业龙头拥有较强的品牌、极强的成本管理能力和较完善的销售网络。这类企业的局限在于其基因和储备不足以支撑向上做高端研发。
第二阶段是2010年之后,伴随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在某些领域出现了非常专业的企业,这类公司在某个环节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但没有太强的品牌、也没有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主要依靠大客户模式。
而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正是农冰立当前关注的。这类公司很多脱胎于第二阶段,不仅拥有全球优秀的大客户服务能力,且在某个领域积累了很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其产品在核心大客户那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之后,市场出现了一些悲观情绪。但每一次困境都会有一批真正优秀的公司穿越迷雾。”农冰立相信,制造业第三阶段的龙头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目前的市场机会发展起来,经过过去几年的产业洗牌之后,优秀公司会在下一个周期拥有更好的增长机会。具体来说,农冰立看好新能源、消费电子、国产替代、大科技等领域。
对于电子板块,农冰立重点关注两大类:一类是需求高速增长的领域,如AI配套产业链;另一类是复苏线或供需格局逐渐优化的领域。“相对看好消费电子中产业出清较好的公司,如元器件等;半导体领域相对看好偏周期行业,芯片领域看好设备的上游环节公司。”
AI或成为长期机遇
AI是今年最火爆的主题,农冰立也非常看好这一领域。
“AI领域具备极大的颠覆性空间。”他表示,历史上真正带来产业变革的科技浪潮都是通过两个因素产生影响,一个是在生产力的提供上带来巨大变化,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后,将电脑逻辑变成了可以非线性增长的计算能力。第二个是在互动关系或者生产关系上带来革新。如Windows、移动电话的普及,使互动关系的门槛越来越低。
在农冰立看来,AI大模型在这两个因素上都具备改变条件,既能形成生产力,也能使互动关系发生变化。
谈及中国AI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所处地位以及后市机遇时,农冰立表示,AI领域可分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一大批国内优秀硬件公司处于全球产业链之中,这类公司投资逻辑比较简单,只要海外产业链公司继续进行硬件的资本开支,其投资机遇就不会停止。目前,海外公司资本开支还处于第一波,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从软件层面来看,农冰立认为,中国软件是跟随应用发展的,进程很快,预计下半年或者明年,在某些细分领域可能就会诞生一批使用GPT3.5或大模型应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