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环球视点: 下半年关键因素还是经济复苏

来源:电子报 2023-07-03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吴娟娟

2023年下半年开启,新的投资阶段该如何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中国基金报邀请了汇丰投资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陈宝枝、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等5位机构嘉宾,共同展望下半年市场,分享对宏观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

全球复苏不牢固

中国基金报:6月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作何展望?

陈宝枝:踏入2023年中期,我们以“不同步”作为环球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在更为碎片化的环球秩序下,复杂而分化的经济环境创造了不一致的市场步伐,分散投资可能更有机会。

随着房地产和劳动力市场降温,西方经济体的通胀压力继续放缓,预计美国经济可能在年底前陷入衰退。亚洲的增长则可能受到环球贸易放缓的冲击,但同时也会受益于区内强劲的经济复苏,政策宽松和前置性财政将可支持之前的增长势头,提振市场信心。

洪灏: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不够牢固,分化趋势较为显著。

王毅:总体上看,全球商品需求依然疲软,服务业复苏是所有经济体主要的驱动力。美国方面,绝大数机构认为美国可能会是软着陆甚至没有实际影响。通胀问题在欧洲显得更加严重,经济数据比美国弱很多。

日本良性通胀对经济预期起到了本质改变的作用,在企业端也看到了多年未见的扩张和工资上涨。日本市场预期是发达经济体中较高的,并吸引了外资的流入。

王昕杰: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通胀走向已经产生分歧,这解释了为何美国和欧洲央行持续采取强硬立场,而中国的决策者则专注于延长疫情后的复苏。

我们预计未来12个月美国将出现经济衰退。欧元区经济在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期间收缩了0.1%。德国经济下滑幅度最大,陷入技术性衰退。然而,欧元区其他大型经济体虽然幅度缓慢,但仍在继续增长。

期待更多政策刺激

中国基金报:5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中国能否继续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又应如何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王毅:目前看,前3个月经济数据和4~5月的数据呈现反转状态。从经济规模上,中国依然是亚洲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下半年预期增速的压力比较大。

洪灏:PMI、CPI等宏观经济数据整体上表明国内经济复苏趋缓,市场进一步押注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无论是“双降”、减税或其他传统的刺激手段,其主要作用于宏观经济的供给端。但眼下需求端疲弱才是复苏力有不逮的症结。因此,刺激政策须对内需不足多加考量,方能对症下药。

我们认为进一步在利率上做文章将导致大众收入缩水,反而对消费形成压制。国常会强调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不仅意味着加强不同部门政策间的协同发力,也需要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方面兼顾加力和提效,而非单纯扩大规模。

中国基金报:当前投资者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有哪些?

王毅:目前人民币整体利率虽然水平不高,但信贷扩张弱于预期,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看到AI主题的交易比较拥挤,在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对这一领域的投资需保持谨慎。

洪灏:总的来说,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风险依然来自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的复苏力度。现阶段房地产仍未修复,而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效用大不如前。

市场缺的并非资金,而是信心。这种信心的缺失反映到政策端和信用端就是固定投资疲软,企业信心趋弱,银行放贷困难,尽管流动性充沛,但货币转换到信用依然受阻。

王昕杰:投资者应当重点关注PPI/CPI下行是否会持续以及是否造成通缩压力,一季度的商业活动和消费信心是否能够重现。

中国基金报: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哪些方面?当中蕴藏了哪些投资机遇?

洪灏:对内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内循环”,对外加强开放和经贸合作,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都将是增长动力的源头活水。

王毅: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来源于产业链优势,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在境内的制造业部门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全球需求回暖,中国的外贸和制造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王昕杰:中国的复苏步伐有所放缓,但我们预计今年的增长将超过中国政府设定的5%的目标。不断加剧的反通胀压力意味着,决策层可能会持续实行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确保经济的“优质”增长,下半年会有更多支持消费的政策出台,包括对房地产板块的支持。

欧美谨慎 中国高配

中国基金报:如何因应当前全球经济现状调整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陈宝枝:进入下半年,美国和欧洲经济、企业利润增长有显著下行风险,我们对其风险资产采取谨慎和防御性立场。

在表现滞后且被忽视了一段时间后,目前可考虑增加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因为其经济增长前景改善、通胀下降和估值更具吸引力。在传统资产类别预期回报偏低的环境中,选择另类资产有助于增强投资组合的回报。

洪灏:今年以来,标普的涨幅绝大部分来自8只科技权重股,除去这些头部AI概念股,其它标普成份股表现乏善可陈。许多诸如此类的技术指标都凸显出美股市场宽度不够的问题,市场的上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和基本面毫不相干。

陆文杰:贝莱德智库战术配置上将高配中国。一方面由于全球投资者目前对中国市场显著低配。另外,未来12个月中国的企业盈利增长还是两位数,这一水平在全球也是罕见的。再者,中国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0倍、11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市场之一。

王昕杰:股市可能在短期内进一步上涨。但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看上去不太乐观,大多数主要央行都在担心通胀高企多于增长指标疲软。我们认为投资者应沉着应对,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稳定投资组合:超配优质政府债,股票作为核心配置;分散投资可能胜过集中资金于基础投资组合;亚洲股市及债市的相对价值较高;在机会型配置中采用杠铃式股票行业策略,以及预计未来1~3个月美元区间震荡而进行交叉货币交易。

王毅:我们的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依然是股票优于债券,债券优于大宗商品。

中国基金报:下半年看好哪些行业或板块?

陆文杰:我们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性趋势在中国的映射,例如人工智能,中国不少企业都投身了“大模型”的研究。二是中国本身的增长动能。例如,上半年在网络游戏、啤酒、医疗服务领域的消费相当强劲,在此基础上,部分股票的估值较为合理。

对于一些长期大的趋势,我们保持关注。首先是AI的发展;第二是地缘政治趋势的演化以及它对于产业链等的影响;第三,低碳转型;第四,新一代金融,创新技术和服务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第五,人口老龄化。

王昕杰:在美国,我们对健康护理、通信服务和科技板块持买入观点。

在欧元区我们看好科技股,上半年价格动力非常强劲。此外,非必需消费品板块盈利强劲,我们将上调这些行业的预期收益,同时还将上调因加息而受益的金融服务业。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坚持对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的买入观点。

王毅:我们比较看好确定性较强的行业,比如电力和光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