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家云厂商全力向产业数字化冲刺之际,京东云亮出了数智供应链的“利器”。
7月13日,在2022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之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首次展示数智供应链全景图,发布七大应用场景,四大领先技术,以及12款领先技术产品,全面展示了京东云在零售、能源、城市、金融、工业制造和大型企业众多行业实践。
这背后,是出于对产业数字化由量变到质变的洞察。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看来,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最高效的方式。

“我们认为,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是数智供应链,这也是当下各行各业数字化过程中最核心的矛盾,”高礼强表示,“我们不仅要实现京东自身的第一性原理,做到成本、效率和体验最佳的平衡,还要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实现这样的三角平衡。”
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会维持年均约9%的增速,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据高礼强透露,过去一年,京东云实现超过110%的高速增长。
这也意味着,数智供应链作为京东云的服务特色,其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数智供应链全景图
所谓数智供应链,是指用数智化技术横向联结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贯穿供应链全链条,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助力城市、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韧性。

这也是京东在过去19年的转型历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核心能力。如今,京东云宣布将这套供应链能力解耦出来,这也意味着,京东将开放最核心的数智供应链能力与生态。
在大会上,京东云正式发布七大解决方案,包括1个数智化基础设施,以及覆盖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等全链路的6大业务场景。而为了保障数智供应链高效运转,京东云同步发布了四大领先技术、九大领先技术产品、三大智能平台。
京东云首次发布了四大数智供应链技术,包括京东超级物联平台、超级自动供应链、智能机器人仓调度系统以及超大规模计算集群天琴α。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京东供应链创造了超千万SKU、30.2天的世界级库存周转。
与此同时,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2.0也全新升级,新增平台多云、应用多活,跨云、跨区多云多活,混合多云多芯等特性。借助阿基米德智能调度,云舰2.0能够完成超千万核资源秒级调度,实现超大规模异构基础设施资源的敏捷调度,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每年节省IT成本数亿元。

底层基础设施方面,京刚2.0将算力虚拟化损耗降至零,作为数据中心级DUP引擎,其存储IOPS、网络转发性能均提升50%。基于存算分离技术自主研发的统一存储平台-云海,打破了存算一体限制,使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30%。
据介绍,京刚2.0+云海软硬融合能够将存储性能提升10倍,目前已经全面应用于京东集团大规模复杂业务场景。全新发布的MCDN产品,充分利用覆盖全球的100多万自有CDN节点资源及海量边缘节点资源,节省成本50%。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京东智能客服言犀2.0、多模态数字人、工业互联网三大智能平台。借助领先的知识图谱、多模态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提供更高效的智能服务。通过发布数智供应链全景图,京东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客户及行业伙伴。
多赛道高速成长
京东不遗余力地对外开放自身数智供应链,有其深意。
当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新兴产业新动能,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课题。然而在过去,产业数字化以单点数智化为主,例如对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进行技术优化,达成智能化效果,或对某个单一城市业务场景进行能力改造,提升单一节点的运营效率。
但对于真正实现数字化而言,这还远远不够。事实上,未来的产业竞争不是单一优势的竞争,而是整体产业效率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数智供应链重塑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从企业、到地方政府、到国家层面,都应将这作为数字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方向。

在数智供应链方面,京东则拥有沉淀多年的优势。目前,京东数智化供应链拥有6大数实能力,不仅提供数智化技术,也提供仓运配服务(1400+仓)、后市场服务、用户链接洞察、全渠道电商(300万+线下门店)、C2M产需匹配、采购物资供应,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实体和运营能力,帮助客户业务更敏捷转型。
据高礼强介绍,京东云目前已形成包括泛互联网、零售、能源、制造、交通物流、城市政府等多个赛道,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回顾过去一年的话,京东云呈现出超过110%的高速增长,这个增速超过了行业增速。”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3亿美元,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13亿美元,占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的13%。京东云实现业务翻倍,远远领跑大盘。
同时,高礼强表示,去年无论是企业、城市政府等客户,都逐步认识到京东云的数智化供应链核心能力,这也是京东云过去以来的一大突破。而其京东正是通过深耕数智供应链,找到了自身的节奏,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我们并不是在某一个红海的领域里面去和友商去争抢份额,我们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去创造新的需求出来,用京东的差异化的能力,我们创造需求以后,再去匹配这个需求,来获取自己的成长。”高礼强介绍称。
例如,在当前各大云厂商竞争激烈的城市业务场景中,想要轻易实现市场份额跃升的难度极高。就此,京东云在帮助城市治理者提升场景管理效率外,还突破性地从促消费等供应链全链条的需求角度入手。

京东科技京东云解决方案部负责人任成元介绍,在看到产品闲置、新品研发难以匹配终端需求、缺乏整合营销能力、供应链不稳定等痛点后,京东云、智云天工、常州移动共同为常州市钟楼区政府打造了“超级虚拟工厂”。
截止至2021年底,超级虚拟工厂已成功接入区域内300余家工厂的30,000多台设备,并成功消化大量剩余产能,直接拉动就业2000余人。
以常州格力博公司为例,依托“超级虚拟工厂”快速研发出洗拖一体机新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创建了“一芯家”新品牌。新款的洗拖一体机在短短几个月内接到5万余台订单,销售额预计可达1.2亿元。
再如,在传统能源行业,京东也提供了不一样的能力。近日,京东集团与国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京东云技术能力,为其打造以三网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化底座,通过天枢云、天枢一号项目建设,形成与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管理深度融合的能源网,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区域的数字连接,助力国家电投提升能源数据的泛在感知、云端汇集和高效分析能力。
“国家能源企业解决了能源的供给侧问题,我们解决的是能源的消纳侧,让老百姓的电气化水平提升,让农业生产成本下降,”高礼强解释称,“能源企业与京东这样以数智供应链为核心的企业合作,会取得非常重要的突破。”
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内新基建规划加快部署,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日益迫切,云计算服务有望成为互联网企业未来新的增长方向。
根据Canalys的中国年度云服务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1年是中国内地表现强劲的一年,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到274亿美元。据Canalys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
不过对于行业而言,也在发生着变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云计算服务商之间的服务能力差异正在缩小,厂商之间的竞争加速。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云厂商除了增强底层云技术竞争力之外,更要深入与实体经济结合,并提升云服务所带来的新增量。
“当前云厂商都在梳理自己的成长路径与战略,但行业整体的大方向是回归理性。”高礼强坦言道,云厂商的基础能力趋于同质化,现阶段云厂商均在回归各自核心能力,并拥抱新的市场发展需求。
对于京东而言,则是长期主义的坚持者。“我们选择数智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路径,一方面是整个集团走到今天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各方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建设。专注于以数智供应链为核心的产业数字化领域,与京东的产业禀赋非常接近。”
就此,数智供应链也是京东集团为自身设定的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京东集团内部所有技术及业务部署,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庞大的数智供应链涉及到各个环节、多项技术,这些在京东集团内部有详尽的分工。不过在对外时,则全部落归于京东云身上。

“京东在零售板块积累了多种经验,在物流板块中则拉通了采购与供应链,在其他不同业务板块中也沉淀了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实力,”高礼强解释称,“通过京东云这个集团层面的主品牌,我们将整个京东集团的能力集中起来。因此京东云代表整个京东集团一朵云,是对外进行To B、To G业务的整体赋能输出。”
在高礼强看来,由于京东业务链条的连贯性,京东内部各版块之间拥有天然的协同。与此同时,通过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牵头的技术共建机制,也为各业务的技术协同打造了基础。此外,在集团战略部所设定的战略框架及统筹规划下,京东内部各部门团队均围绕统一的战略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执行。
京东云已经成为整个京东集团在B端和G端提供技术服务的统一品牌。依托京东云,京东集团要将内部的数字化能力、供应链系统及运营实践结合起来。“我们今年还会在几个主赛道上持续深耕,扩大客户规模,将我们的服务持续打磨好。”高礼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