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来者可追,上海复苏进行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01 22:31

作 者丨易佳颖,彭苏平,陶力,吴霜

曹恩惠,唐韶葵

编 辑丨张伟贤,林虹


来者可追,上海复苏进行时



“今天是第一天回到店里,关店都两个月了。”6月1日凌晨零点三十分钟,徐汇区天钥桥路街面已是门户紧闭,只有一家小吃店还开着门,店长王姐带着两位店员正在打扫卫生。


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店里储存的食材都不能用了,现在要全部清理掉,再采购新的食材。10小时之后,她的店就可以正常营业。


灯火明亮的小店几乎吸引了每一个路过的人,王姐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客人告知开门营业的时间。虽已是凌晨,路上车流不断,行人三五成群。


走过这条街道,不少关着门的店铺也隐约透着灯光,透过玻璃门窗都能看见有店员在内,“今天来打扫卫生,收拾收拾,明天就正式营业了。”


隔着玻璃门,好特卖的一位店员解释。还有一位烧烤店的店长正在路边卸货食材,他热情地招呼道,“明天来吃烤串呀,外卖或者上门自取都可以的。”


6月1日,上海市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生活中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汽车、半导体等核心产业,都迫不及待复工这一刻。


南京路上排长队


6月1日一早,家住徐汇区的小蓝走出小区骑上共享单车,前往正式恢复营业的美罗城上班,他在商场内的一家餐厅工作。“八点多就出发来上班了,今天是店里第一天恢复营业,商场里人络绎不绝,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差不多100单了。”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城市逐渐恢复活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美团外卖方面了解到,复工首日,上海外卖订单量比上周同期增长了76%,其中咖啡订单涨幅非常明显,上涨210%。


有外卖骑手表示,“以往我不喜欢爆单,因为会很忙,但今天特别喜欢这种感觉,这说明车水马龙的上海回来了。”

而与美罗城一街之隔的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已在5月30日恢复部分线上营业,路易威登、翠园、醉东、港丽等多家知名品牌或餐厅,已开放在线购物或线上点餐服务。同样从6月1日起,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正式恢复线下营业,无需预约,只需凭72小时核酸证明,扫描商场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测量体温并佩戴口罩即可进入商场。


上海的城市商业正迎来有序复工。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已有80余家商场恢复营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1日,联华股份旗下的世纪联华上海门店已100%恢复线下运营,联华超市线下开业率达到99.21%。百联股份旗下在沪的25家门店和3000余家品牌商户,5月中下旬开始逐步复市,全面覆盖市级商圈和城、郊区域。至6月上旬,区域中心型购物中心将基本实现常态化经营。


除了线下实体销售之外,传统商超也打通了多个线上销售的渠道。盒马鲜生各类门店目前都恢复线上营业,50多家门店恢复线下营业。为了迎接久违的顾客,盒马目前每天蔬菜备货量达到120吨,水果100吨,肉禽蛋近120吨,海鲜水产近100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预制菜、半成品、中西烘焙点心需求比较旺盛,为此已经增大了订货量。


而在疫情期间就作为上海市保供重点企业的上海苏宁易购物流,于4月底在上海本地物流配送体量已达到疫情前规模。截至6月1日,上海苏宁易购物流已实现末端配送人员100%到岗率,发货即时率100%。


疫情也带了消费需求的转变,近日,上海地区消费者选择空调品类的时候,会更加关注带除菌、自清洁功能的空调,销量环比增长115%。同时,也激发了冰箱、冰柜等产品热销。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冰柜5月销售额环比提升320%,150升左右的小冷柜成为爆款。


而对于今天来到外滩打卡的市民来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南京东路沿街主要购物中心的开放。今天上午,部分老字号与小店陆续复工,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随着南京路步行街恢复烟火气,也预示着上海的消费将渐渐回暖。


驻守银行网点94天的员工回家了


除了消费服务从业者第一时间回归之外,陆家嘴区域的金融从业人员也在加速复工。


“6月1日起,在做好防疫管理的前提下,加快企业、园区、楼宇等全面复工复产”,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在5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家封闭3个月的浦东金融人,开启了返回办公室的“旅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严格遵守上海市防疫要求的基础上全部复工。浦银理财从6月1日起,在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实行“按比例现场办公”模式。复工首日,现场办公人数接近三分之一。


“员工们都是通过私家车上下班,严格执行两点一线的通勤路线”,浦银理财相关人士表示。


上海银行则在5月30日晚第一时间召开了上海地区复工复产研究布置会。6月1日,总行大楼已经有约七成人员到岗,约三成上海地区网点恢复营业,预计6月6日全部网点恢复营业。


据了解,浦东陆家嘴的金融机构大多为集团总部,复工率相对较高,而一些不在浦东的分支机构,则还要遵循所在区和街道的防疫要求,按批复工。招商银行徐汇某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网点预计会在6月6日复工,到时所有业务都将可以办理,目前还是需要线上操作。


建设银行浦西一支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预计6月6日复工,目前网点正在消杀和装防疫机器人。


而随着复工陆续开展,那些在单位生活、工作近3月的金融人们,也终于可以走出单位,与家人见面。


一位驻守银行网点94天的员工小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今晚终于可以回家了,并且之后还可以和同事们轮着休息两周。“睡了3个月行军床,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窝了。”她的喜悦溢于言表。


另一位驻守在张江的金融科技工作者,终于与分离了3个月的两个宝宝见面,她告诉记者,在单位隔离期间最大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见到孩子比什么都开心。


而随着金融机构自身全面复工的推进,也将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以及上海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提供重要支撑。


护航车辆重新上路


一直以来,汽车都是上海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其复工也是迫在眉睫。


6月1日一早,蔡恒就赶到了门店。他是上海青浦区一家日系品牌4S店的售后维保工作人员,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到他熟悉的工作岗位。


过去一段时间,蔡恒只能做一些线上维护工作,如帮客户向厂家申请延长免费保养的期限等等。在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之前,一些客户购车时厂家赠送的“福利”目前都要过期了。


“今天上班第一天忙得要命,准备前期工作。”蔡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整个早上在店内消毒、打扫卫生、检查设备,与一些客户沟通开业之后的维保预约。


汽车维保是上海全面复工复产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静态管理期间一直处于“休息”状态的车辆将陆续上路,一些用户需要在这之前将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不少车主还面临着车辆停放时间较长、电瓶亏电无法启动的难题。


很多一线汽车人复工复产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有需要的车辆进行“搭电”。早在5月初,蔡恒就在朋友圈发布了车辆免费搭电的预约通道,为客户解决车辆重新发动可能遇到的困难。除了搭电,还提供诸如轮胎补气之类的应急服务。


实际上,除了4S店之外,车企、各维修保养门店都在为用户提供这类服务。5月中旬以来,上汽大众集结了500名员工志愿者,为社区车辆免费搭电;上汽集团旗下汽车后市场品牌“车享家”此前也上线了搭电、充气等公益活动。


新能源汽车则还会面临馈电的问题。蔚来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一直在关注上海用户的低电量情况,目前仍有1912位用户需要补能救援,蔚来已经调集了周边省份40多位同事,为他们展开“补能救援”。


过去两个月来累积未完成的车辆维保工作,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集中爆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上海9家蔚来服务中心已经陆续恢复营业,为了全力以赴保障用户的车辆维保,6月1日-6月14日期间,它们将延长营业时间至24点。


车辆重新上路之后,上海车市也即将重启。蔡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国家、地方的购车政策都非常“给力”,他们已经针对不同车型制定了促销政策。


当前不少汽车线下门店已经开业。记者了解到,蔚来位于上海青浦区、奉贤区的线下门店5月30日已率先复工,嘉定区、松江区的线下门店5月31日也已跟进复工,6月1日,全市更多门店都已恢复营业。


汽车市场已经整装待发。


5月31日,乘用车购置税减免细则出炉:对不超过30万元、2升排量的乘用车,购置减半征收。为进一步促进汽车销量,不少品牌直接(对部分车型)补贴了另一半购置税,让消费者购买燃油车也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待遇。


上海当地也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新增4万个客车牌照,并对“以旧换新”购买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1万元。


在复工复产及诸多消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上海汽车产业将很快“满血复活”。



上海快递业:开足马力追回春天



6月1日,上海正式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快递企业迅速复工运转。


一大早,上海篱胧物语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单经理就已经等候在仓库门口,等待中通快递的货车。


据悉,中通快递奉贤东部网点安排了9.6米的货车直接上门揽收。单经理介绍,该公司疫情之前日均发件量约1.5万件。但在过去两个月里,因物流停滞,无法向外地发货。


“我们奉贤东部网点有160个小哥在岗,到岗率基本实现了100% 。今天,我们网点揽件和派件的总件量比昨天提高50%左右,预计达到10万至12万件,运力和件量已基本恢复到日常100%。”

中通快递奉贤东部网点负责人吴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通快递方面了解到,6月1日这天,中通快递在上海有超过180个网点、6000名中通快递开始复工,预计当天揽派超过200万件,恢复到接近常态一半的水平。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的消息显示,目前各大快递转运中心已经复工复产,末端网点根据属地要求正在推进,预计6月中旬左右,行业揽收水平将恢复到平时日均水平的70%左右。


对于上海各大快递企业而言,全面复工复产的号角正式吹响后,它们需要用尽全力,去把失去的春天追回来。


截至5月31日,菜鸟在上海运力已基本恢复,配送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些配送员在配送猫超、天猫国际等包裹。菜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上海的前置网格站、配送站基本上已经恢复了九成到九五成,配送小哥的人员数量也恢复到九成以上。


6月1日,大量快件进入圆通速递莘庄网点。该快递网点主要负责颛桥镇和莘庄工业区的快件收派工作,服务于这个大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住户、企业单位。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首日,圆通速递莘庄网点的进港快件量预计达8000件。


“拿到复工证明的那天,大家都兴奋坏了。”圆通速递莘庄网点业务经理伍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圆通速递在上海较早拿到复工证的网点之一,复工以来,网点的业务量持续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圆通速递方面获悉,截至6月1日,该公司在上海的两个核心类集运中心均已恢复正常,两个城配中心也开始复工运行,200多家网点全部复工,超4000名快递员奔跑在一线。


申通快递在上海区域的业务复苏同样十分迅速。


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申通快递在上海的网络运力已基本恢复,网点复工率、快递小哥到岗率均恢复九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全面复工复产第一天,适逢“618”电商大促首日,各大快递公司更是开足马力。


随着末端网点快速复工复产,申通快递位于徐汇、静安、长宁、黄浦等网点快件快速开启了“618”配送模式。据申通快递黄浦南京路网点负责人介绍,“上海恢复首日恰逢618大促派送高峰,今天的派送量预计是常态的2倍。而为了做好疫情期间快件的消杀配送,近20名快递小哥已全部到岗,比平时提前2小时开始派送,目前业务已经远超疫情前水平。”


6月1日9点半,家住虹口区曲阳路东体小区的张女士收到了韵达快递员马世竹派送的“618”零食大礼包。“昨天夜里9点多在平台付的尾款,今天一早就收到了,速度挺快的。”


马世竹是韵达快递虹口外国语网点的一名快递员。6月1日这天,面对“618”业务旺季,他所在的网点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服务,对操作场地、车辆、办公区、快件进行了全面消杀,组织全员认真落实各项防疫举措,严格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了解,当前,韵达上海公司、上海分拨中心在前期保通保畅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在上海地区,韵达快递、冷链、供应链、末端服务(快递超市、快递柜等)同时启动运营,投入到了“618”业务旺季协同服务中。


而圆通速递长宁福泉网点负责人蔡小兵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服务范围内多家电商企业已经开启了“618”节奏,每天已有数百票包裹从上海发往全国各地。


“对接下来的业务高峰,我们从人员、车辆、应急响应、客服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蔡小兵说。



上海零售业元气恢复中



沉寂了两个多月后,上海消费市场正迎来复苏。


5月下旬,上海市公布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达48.3%,疫情下的零售业遭受重创。


5月29日,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出减免房屋租金,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零售企业目前的困难。


日前,保供企业盒马总裁侯毅表示,盒马近80%的门店基本恢复线上运营,已恢复超过5000种商品的供给。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盒马的商品数量超过2万种。就在今天,盒马宣布在全国启动“夜肆”项目,连续采购8000吨湖北小龙虾、4500吨大连生蚝,通过加工成预制菜和半成品的形式,打通产地到餐桌的阻塞,给养殖户送上“定心丸”。



上海:年内首次集中供地



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之后,也迎来了年内首次集中供地。6月1日,上海首次集中供地第一天成功出让20幅地块,总成交价约495.78亿元。


其中,16幅地块均各有一家房企报名,均以底价成交,总成交价约为411.40亿元。另有4幅地块于6月1日进行现场竞价,总成交价约84.38亿元。包括上海临港(600848.SH)、金桥集团、保利置业(00119.HK)、浙江钱江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招商蛇口(001979.SZ)&香港置地&徐汇城投联合体等等央企、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均积极参与并有所斩获。


上海本次土拍共推出36幅地块,土地总面积约为204.72万平方米,起拍总价约为806.51亿元,分布于临港新城、金山区、徐汇区、闵行区、青浦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浦东新区、杨浦区、普陀区、奉贤区等12个区域和板块。另有4幅城中村宅地,已于3月31日底价成交,宝山顾村地块被大华集团拿下,其余3幅由各区所辖国企获得。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分析指出,上海首轮集中供地土拍整体开局良好,土拍首日的结果也基本符合预期,尽管经历了疫情和土拍延期,但并未对房企的参拍热情造成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补仓或控盘原有项目的企业,还是打算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企业,都是因为对于上海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前景的看好。


房企看好上海楼市未来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民企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还在于上海绝对的拿地门槛比较高,此次降低的只是参拍资格与监管资金额度,并非降低地价;其次,大部分房企受困于现金流紧张及偿债压力,从百强房企来看,60%的房企已经暂停拿地。


刚出炉的房企前5月销售数据可见,房企销售金额出现大幅下滑。从机构统计数据看,即便是近两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绿城中国(03900.HK)前五月销售额累计同比也下跌了42%。


从已成交的地块来看,金额较高的均为联合体拿地,国企的投资也在走向稳妥。比如,浙江钱江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以12.228亿竞得浦东一幅地块,这一组合首度跳出杭州“舒适圈”,联手试水上海市场,合作是保守之选。


作为上海老牌国企,上海临港已在上海最近几次集中供地中多次拿地,此次继续增持临港新片区地块,除了自己拿地之外,还分别联手上实发展(600748.SH)与上海防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拿地。两幅地块虽为底价获取,但投资总计已经达到61亿,显然选择与其他国企合作投资仍是最优选。


还有一个比较亮眼的组合——招商蛇口与香港置地、徐汇城投联合体,以47.333亿元竞得徐汇区斜土路一幅地块。香港置地曾以310亿元获得徐汇区一幅“巨无霸”综合体地块。但目前这一项目投资尚未完成,此次又联手招商蛇口再度增持徐汇地块,这表明,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该公司对上海楼市长远发展是看好的。


受疫情影响,上海4、5月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和成交量显著下滑。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4月,上海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3.26万平方米,同环比大幅下降约90%;成交面积为9.73万平方米,同环比下降约80%。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这波楼市下行给民企带来压力,参与活跃度进一步减弱。民企如上海同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能从诸多央、国企口中抢得一块土地,也实属不易。另一方面,第一幅现场竞价土地由来自杭州的房企拿下,说明市场信心仍在。


“今天的平稳成交将会给后续几天的参拍房企带来信心。今天全市全面恢复正常,这两天也会迎来新开盘项目,可以为楼市的正常回归提供信心和底气。”卢文曦表示。


本期编辑 江佩佩

百万读者都在看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