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底,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向上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近日,针对证监会提出的57项问题,燕之屋更新了招股书。
资料显示,燕之屋成立于1997年,已有近25年历史。公司专注于高品质燕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提起燕窝,一部分人会认为是滋补佳品,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不过是普通食品,营养价值并不明确,只因稀有所以才产生较高溢价。与大众对燕窝的争议相似,围绕在燕之屋身上的疑问也颇多:营收增速大幅下滑、重营销轻研发、虚假宣传等等,不禁让人疑问,燕之屋IPO能成吗?
行业赛道竞争激烈,营收增速大幅下降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内燕窝的需求空间确实不小。据招股书中提到的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燕窝行业白皮书》,2020年中国燕窝消费市场规模达到约400亿元左右。

来源:《2020年燕窝行业白皮书》、公司招股说明书
但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企业数量却非常的庞大。根据CAIQ发布的《2021年度燕窝溯源报告》,截至2021年底,纳入CAIQ溯源的国内燕窝加工企业100家、燕窝进口商682家、燕窝经销商17,615家,考虑到还有部分企业尚未纳入CAIQ溯源,国内燕窝行业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数量较多。
从业者众多,又意味着竞争激烈。以天猫商城为例,销售燕窝产品的店铺数量有近600家、品牌近200个。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就有燕之屋、同仁堂、小仙炖、燕小厨、燕安居、青岛正典等。
近年来,以小仙炖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在资本加持下快速扩张,给燕之屋等老品牌带来不小冲击。据小仙炖官方微博披露的数据,2020年的双十一,小仙炖燕窝销售额破4.65亿,同比增长263%。而同一时期燕之屋的全网销售额约2亿。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4亿元、9.51亿元、12.99亿元、14.99亿元;其营收增幅分别为31.25%、36.66%及15.38%。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激烈竞争下,燕之屋的营收已经出现疲软态势,2021年的营收增速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重营销轻研发,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874.24万元、1766.42万元和1894.64万元,仅占公司总营收的1.97%、1.36%和1.26%。三年的研发费用合计仅0.55亿元,且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同时,据招股书透露,同期,燕之屋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分别低于平均值的1.78%、1.02%、2.58%。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而反观销售费用方面,报告期内,燕之屋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08亿元、3.83亿元和4.51亿元,分别占公司营收的32.4%、29.5%和30.08%。
在销售费用中,广告宣传费用的占比最高。2019年至2021年分别占比60.84%、74.93%和68.37%。报告期内,燕之屋的广告宣传费用为1.88亿元、2.38亿元和2.68亿元。三年的广告费用合计约7亿元。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从公司在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上的支出规模可以看到,燕之屋的经营模式更依赖于广告宣传。纵观燕之屋的代言人,从刘嘉玲、林志玲到赵丽颖,都选择是当红明星。

营养价值无法说明 证监会质疑虚假宣传
提到燕窝,其营养价值究竟几何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曾有多名专家公开表示燕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价值并无特别之处。内含的燕窝酸虽然对人体有益,但暂无人体实验证明具体功效,且唾液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并非燕窝独有。
在问询函中,证监会要求燕之屋补充说明“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介绍等相关材料、数据来源,是否有权威出处”。在目前更新的招股书中,燕之屋尚未给出答案。
不过,燕之屋在更新招股书中表明,燕窝是一种在中国已有数百年食用历史的珍稀食材,对于传统长期食用燕窝的消费者来说,食用燕窝产品更多的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非将其当作包治百病的“药品”。
而近期,燕之屋打出了“怀孕吃燕窝比较好”等广告宣传语,被业界专家质疑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涉嫌违反《广告法》。

据人民资讯援引南方+报道,燕之屋淘宝官方旗舰店客服在展示燕窝对孕妈和宝宝好处的图片显示,“食用燕窝可以将备孕夫妻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有助于受孕,能够增强孕妇免疫力,避免孕期生病,平衡阴阳,还具有使宝宝‘更好带’、‘更聪明’、‘更漂亮’等等强大功效。”
报道称,一名中医学副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个人觉得健康的孕妇,食用适量真燕窝,对身体有一定意义,但一般推荐“产后吃”。这跟“怀孕吃燕窝”还是有区别的。而对于燕之屋的广告用语,有律师指出,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燕之屋碗燕广告有明显误导消费者的做法,诱导孕妇“为了宝宝”进行购买。对于“孕妈可以放心吃”这样的说法,该律师表示,无论是食品还是保健品,不同人的体质不一样,“放心吃”的表述会误导消费者。
近些年来,围绕“燕窝”的恶性事情时有发生。2011年8月15日的“毒血燕事件”中,燕之屋等多个燕窝企业销售的血燕产品被检测出亚硝酸盐超标。据调查,当时燕之屋对外宣称具有高营养、高品质的血燕均为白燕熏制染色而成,主要是将廉价的燕窝染成血红色,当作“血燕”出售牟取暴利,其中以燕粪熏制而成的“人工血燕”就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而最近一次重大的负面事件则是“辛巴假燕窝”事件。2020年11月,有消费者质疑辛巴徒弟直播间售卖的燕窝是糖水,随后广州、厦门两地市场监管部门亦对此事进行调查,随后辛巴方遭到了千万几倍的赔偿和罚款。
在这些负面事件和对其营养价值不断质疑下,燕窝的光环也在消退。“消费者对燕窝产品的认知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燕窝行业均可能面临较大波动,公司也将可能受到波及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燕之屋在近日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的一段话。
精彩抢先看


编辑:JUN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