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
5月23日下午,北京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343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自5月22日发布会后(5月22日15时至23日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3例,丰台区23例、房山区16例、海淀区14例、东城区4例、通州区3例、西城区2例、怀柔区1例;管控人员58例、社会面筛查5例。
目前,海淀区友谊社区、复兴路32号院,东城区东方广场等聚集性疫情存在传播风险。
近日,海淀区海淀街道友谊社区已连续检出19例阳性人员,与多个家庭之间的聚会和聚集性娱乐活动有关。居家办公期间,坚持非必要不流动、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串门、不出游、不扎堆。
新发地市场要封控的传言并不属实,目前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63例
社会面筛查5例
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5月23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4例。自5月22日发布会后(5月22日15时至23日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3例,丰台区23例、房山区16例、海淀区14例、东城区4例、通州区3例、西城区2例、怀柔区1例;普通型3例、轻型51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管控人员58例、社会面筛查5例。均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相关感染者情况通报如下:
感染者1642: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贡院西街。自述5月21日出现发热等症状,5月22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感染者1646: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丰台区玉泉营街道宜兰园。5月22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者1652: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海淀区四季青镇佟家坟,工作地点为东城区东方广场。自述5月21日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5月22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感染者1660: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三环中路43号院。自述5月22日出现发热等症状,当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感染者1682: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通州区台湖镇胡家垡村。曾于5月19日与感染者1603进入同一网吧,5月23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近7日北京9个区筛查出社会面感染者
刘晓峰表示,4月22日至5月23日15时,本市累计报告1556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6个区,其中,朝阳区415例,房山区404例,丰台区307例,海淀区192例,通州区77例,顺义区44例,西城区34例,东城区23例,昌平区19例,石景山区、大兴区各15例,门头沟区5例,密云区、延庆区各2例,怀柔区、经开区各1例。
本轮疫情以来,平谷区无感染者报告;门头沟区、怀柔区、延庆区、经开区共4个区无社会面筛查感染者报告,疫情形势平稳;石景山区、顺义区、密云区共3个区超过10天无社会面筛查感染者报告;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共9个区近7日均有社会面筛查感染者报告。
东方广场等聚集性疫情存在传播风险
目前在部分区的区域核酸筛查中仍然发现社会面未管控病例,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匿传播风险,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海淀区友谊社区、复兴路32号院,东城区东方广场等聚集性疫情存在传播风险。
刘晓峰表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快从严从紧落实防控措施,排查风险人员,迅速落位管控,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及闭环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加强区域核酸筛查。在广大市民朋友的支持配合下,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避免了大规模疫情发生。但奥密克戎毒株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疾病早期多数症状轻微,导致出现社会面零星散发病例,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此外,个别单位、企业和个人未严格履行“四方责任”,引发聚集性疫情,加剧了疫情传播风险。
当前本市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要以最快速度管控风险点、阻断传播链,区域核酸筛查做到应检尽检,密切接触者做到应判尽判、应转尽转、应隔尽隔。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到岗率,他提醒,居家办公重在居家,意在减少流动。居家办公期间,坚持非必要不流动、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串门、不出游、不扎堆。“居家也是抗疫,坚持就是胜利,请严格遵守居家办公防疫要求,为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北京6地调整风险等级
截至2022年5月22日24时,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朝阳区1地、房山区5地,调整风险等级如下:
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近14天累计报告6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中风险地区升级为高风险地区。
房山区长阳镇赛木小镇近14天累计报告2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里社区、房山区窦店镇窦店产业园近14天各累计报告5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高风险地区降为中风险地区。
房山区阎村镇张庄村近14天累计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窦店镇下坡店村近14天无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0个,中风险地区25个。
海淀区新增14例本土确诊病例
其中社会面筛查发现2例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肖丹表示,5月22日15时5月23日15时,海淀区新增1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管控人员12例,社会面筛查发现2例,目前已全部转入定点医院治疗。
今日新增病例有关情况如下:
病例1—8在集中隔离点检出;
病例9—12在封控区检出;均为前期通报病例密接或高风险人员。
病例13,为社会面筛查检出,居住地为四季青镇佟家坟村,为物业工作人员,系外区涉东方广场横转人员,5月1日—20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22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病例14,为社会面筛查检出,居住地为花园路街道北三环中路43号院。5月4日—21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22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涉及风险点位如下:
5月18日,8:00—9:30万寿路街道万寿路1号院11号楼;
5月20日,16:20—16:22四季青镇佟家坟村永兴生活超市。
凡与上述风险点位有时空交集的人员、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酒店报告,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肖丹表示,近日,海淀区海淀街道友谊社区已连续检出19例阳性人员,与多个家庭之间的聚会和聚集性娱乐活动有关。希望大家严格遵守居家防疫规定,尽可能减少小区内活动,不聚会、不聚餐、不串门、不出游、不扎堆,让海淀最大限度“静下来”。
通州区初筛1管混采阳性
北京848例感染者已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通报本市重点区域核酸筛查情况。5月22日,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共采样检测1690万人,初筛1管混采阳性,位于通州区。落位管控、复核转运、流调溯源等工作已同步进行。
4月22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所有病例均在北京地坛医院和小汤山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在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统一调度指挥下,两家医院严格执行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标准,规范开展院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4月22日至5月23日12时,两家定点医院共收治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1534例,其中848例感染者已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目前,在院病例686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105例、轻型493例、普通型88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所有病例病情均稳定。
北京新发地市场封控传言不实
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孔钢城表示,新发地市场要封控的传言并不属实,目前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
他指出,按照国家和市级专家指导意见,制定岳各庄市场消毒技术方案及涉疫货品清运方案,加强专业力量统筹,完成市场内海鲜区、蔬菜区、室内空间等区域12.1万平方米的深度消杀。累计转运岳各庄市场相关风险人员1.8万人,坚决有力切断病毒传播链条。进一步加强平房区隐患排查,重点关注高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压实“四方责任”,严格闭环管理,建立定期汇总、应急报告双机制,及时掌握疫情防控工作动态。
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
到岗率不高于30%
为规范居家办公情形,在全市划定的居家办公区域内工作或居住的人员,除承担防疫任务、城市运行、公共服务人员外,实行居家办公。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确需到岗的,按照不高于30%控制到岗率,到岗人员相对固定,实行单位居住地“点对点”闭环管理。
北京发布规范居家办公四条管理要求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通报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管理的4条要求。
一是规范居家办公情形。在全市划定的居家办公区域内工作或居住的人员,除承担防疫任务、城市运行、公共服务人员外,实行居家办公。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确需到岗的,按照不高于30%控制到岗率,到岗人员相对固定,实行单位居住地“点对点”闭环管理。
二是严格居家办公要求。居家办公人员要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统一纳入社区防控体系,服从社区管理,加强健康监测,落实检测筛查要求。居家办公期间坚持非必要不流动,不聚会、不串门、不出游、不扎堆。根据社区防控需要,居家办公人员可就地转为志愿者。
三是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居家办公人员所在单位,要统筹做好员工居家办公的具体安排和教育管理,督促所属员工落实社区防疫要求,每日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严防失管漏管。
四是妥善化解劳资矛盾。居家办公期间,人力资源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用工管理指导,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相关问题。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政策、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可以拨打12333咨询或投诉。
在相关涉疫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是从当前防控需要出发作出的必要安排。居家办公,“重”在居家,“要”在减少人员流动。各单位要主动担责履责,各行业管理部门、各区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请广大市民群众积极配合,严格履行居家办公防疫要求,为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为首都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卫健委:加强定点医院建设
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重症患者救治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会上介绍:
为了保证重症患者的救治,首先,要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收治到定点医院,所以定点医院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在确定定点医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同时,考虑到重症的发生上,有一些患者既有新冠肺炎的感染,还有多种多样的基础性疾病,因此也要求定点医院适当增加ICU床位资源,把重症、危重症以及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都能够及时地收治到ICU病房进行监护。此外,要配足配齐重症救治的设备设施和医疗力量,特别是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其次,要规范化诊疗。现在诊疗方案已经修订到第九版,也是根据临床中的实证经验不断地把这些经验和循证依据纳入到诊疗方案中,特别是有一些新药物的研发审批后,国家卫健委都及时纳入到诊疗方案中。现在要求各地在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进行救治。一方面,坚持救治过程中关口前移,特别是看似是轻症但是有高危因素的这些人群,要加大预警指标的监测。同时中西医并重来更好保证治疗效果。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治疗新冠肺炎,同时也要治疗基础性疾病,因此特别注重“一人一策”、多学科诊疗。另外对于患者加强心理支持、营养支持以及相关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郭燕红介绍,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做到在应对上以快制快,有备无患。
北京疫情累计有2例重症,经过精心救治,两例重症都取得了很好的救治效果,都已经转为了普通型和轻型。
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情况下控制疫情
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会上表示,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要努力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情况下控制疫情,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要以老年人为重点,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
米锋会上表示,我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连续27天下降,但又有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以口岸地区防控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人、物、环境同防,坚决守住防线。要提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及时查找、消除疫情风险点,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全国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缩小
北京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会上介绍,近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已经降至1200例以下,波及范围进一步缩小。
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四川广安邻水疫情处于波动下降期,疫情传播风险较前期有所降低。天津、吉林近期有聚集性疫情发生,需加快检测和风险点位排查。河南、安徽、江西、辽宁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疫情形势趋于平稳。
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当前,上海疫情继续整体向好,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已连续8天每天新增低于1000例,但是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个别点位和社区风险仍有波动,疫情防控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
民航局:2022年以来共实施熔断312次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介绍,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就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民航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按照民航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全国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民航各单位进一步科学合理划定闭环管理范围,加严闭环管理措施,做到国际国内航空器、机组、旅客、保障人员、设施设备、通道场所“六个完全分开”,区域不重叠、动线不交叉,确保物理隔离、完全封闭、独立运行,把住外防输入关口。
二是持续优化应急管理链条。组织实施应急防控专业培训,细化不同场景下的应急响应措施,全面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根据地方政府统筹安排,指导机场建立完善的核酸检测机制,切实提高机场区域的检测预警能力,严防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扩散。
三是严格执行熔断措施。2022年以来共实施熔断312次,减少入境客运航班768班。经统计,自2020年6月熔断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执行熔断727次,减少入境客运航班1679班,有效降低了境外病例输入风险。
必要事由出国移民管理局将及时审批
特别紧急的有绿色通道
移民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根据移民局的部署要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将继续积极保障服务境内外的企业,中外人员复工复产的需要和其他合理的出入境需求。对出国境参加防疫抗疫,医疗救助,运送救灾物资,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及有组织劳务派遣就业,从事商务科研留学考试,学术交流活动,就医,照顾探望危重病人,处理亲属丧事,照护老人、儿童、孕产妇,参加亲属的婚礼、毕业礼、家庭团聚,处理境外突发紧急情况等必要事由,以及其他处理紧急个人事务的,移民管理机构将及时受理审批出入境证件,对情况特别紧急的还将提供绿色通道的便利。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