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吴羽
永远别低估外卖小哥的实力。
前年,疫情下有私募转行送快递,让投资圈震惊;去年,一个银行行长干起了快递,在金融圈刷屏。行长表示,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但任何时候从头再来都不晚。
如今又有名校大学生干起了外卖旗手,从一开始被周围的人质疑:专业不要了?面子不要啦?到最后一路晋升为区域经理,年薪四五十万。网友感叹:只要肯努力,行行出状元。
而他当时烧烤店,每个月到手也就一万元,还要起早贪黑,他认为很不值当。于是动了跑外卖的心思。



银行行长创业失败送外卖:
任何时候重头再来都不晚
而这不是个例。
去年,据新华网微博转发@大米Video,江苏汉子姚志刚,曾是银行行长,原本能安稳退休的他选了辞职创业。从江苏到大西北再到长沙,他赔光全部积蓄200万。
年过50,他重新找工作当外卖骑手,一个月跑1500多单并不觉得累,半年当上配送站长。如今,姚志刚走出人生低谷,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回顾过去,他说: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但任何时候从头再来都不晚。
据潇湘晨报报道,今年51岁的姚志刚曾是一名消防兵,1993年,从部队退伍后,姚志刚被分配到常州一家银行,因为业绩优秀,第二年他就被提拔成储蓄所主任,也就是后来的支行行长。这个位置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时间久了,姚志刚开始厌倦一成不变的工作,且银行的工作虽然看着光鲜,但其实压力很大。2017年,一位从事环保涂料生产的战友邀他一起创业,姚志刚心动了,想要和好友一起,但这个念头随即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你都快50岁的人了,再干十年就退休了,你折腾个啥?”
几经思索,姚志刚决定拼一把,于是他辞去银行的“铁饭碗”,拿出毕生积蓄,和战友一起到大西北创业。
可惜事不遂人愿,环保涂料在大西北的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好。坚持了3年,姚志刚创业失败,投进去的200万元也打了水漂。“我投钱买的那些生产设备,现在还放在西北那边,都成废铁了。”姚志刚苦笑道。
陷入人生低谷时,不想闲着的姚志刚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
“当初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创业,现在赔得血本无归,我也没脸回家。”姚志刚说,创业失败后,他一直不敢面对家人。后来一个亲戚问他要不要来长沙搞工程,于是,去年9月,姚志刚来到长沙准备试一下,但很快他便发现,如今的工程也不像过去那么好做了。
此后,姚志刚一边跑步一边思索自己的未来,每天如此。“我总不能闲着吧。”这样想着,姚志刚随即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
没多久,美团给姚志刚打来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当骑手。“反正我每天都要跑10公里,送外卖也是跑,就当锻炼身体呗。”他接受了这份工作,一开始没敢告诉家人。
姚志刚做事雷厉风行,跑步、爬楼甚至比年轻人还快。他一直坚持“巧跑”而非“死跑”,每次跑步时,都会细心观察周边环境,商家在哪里、小区哪个门不能走、哪里可以抄近路,这些他都了如指掌。每接一单,他总能很快规划出最优路线。
入职一个月,姚志刚就成为了当月的“单王”,月收入一万多。除了收入的增加,通过送外卖,姚志刚也渐渐走出了创业失败的阴霾。“我发现送外卖和当年救火很像。年轻人遇到订单多的时候会心慌,我会很兴奋,就像当年在部队接到任务一样兴奋。”姚志刚说,过去当消防兵到处救火,如今送外卖则是在“拯救”饥饿的人,争分夺秒送餐,同样让他很有成就感。
由于表现优异且具有管理经验,不久后,姚志刚被提拔为小组长。2021年2月,入职4个月的姚志刚,被正式提拔为美团长沙红星站的站长。
也有私募转行送快递
2020年4月,据广州日报报道,梁智俐是广州人,2009年从广东金融学院投资理财专业本科毕业,之后进入广州的一家银行工作。他从最基本的柜员干起,直到成为天河区多个营业网点的项目负责人,月收入也达到约1.5万元。
2018年,他和其他几个同事集体从银行辞职创业,创立了一家搞对冲基金的投资公司。梁智俐说,辞职是因为事业到了瓶颈期,另外实体银行也受到网络金融的冲击,让他的工资收入有所降低。
当时梁智俐虽有一定积蓄,但成立公司仍然资本不足,便向银行和亲戚借了不少钱。一开始,公司运营得不错。但是后来,公司的业务渐渐开始衰落。
辞职之后,梁智俐每月要还2万多元的银行贷款,但恰好碰到疫情,工作不好找,妻子在淘宝上做童装生意,也因为物流没有恢复,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夫妻俩还有一个4岁的小孩要养,一时间,养家和还贷就只能靠家人帮忙了。
梁智俐说,疫情发生后,只有外卖公司还在招骑手。抱着“求职就是求生”的想法,他选择当了外卖骑手,在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里送外卖。
梁智俐负责送外卖的片区,也包括自己的老东家。梁智俐说,每当单上出现了那家银行的名字,他的内心都会有一些小颤抖,“我送过几次,但老同事倒是没遇到。既然选择了这行,那该放下的就应该放下。”
长期在银行业工作应对各种客户,梁智俐内心早有一套“待客之道”,因此送外卖期间,他没有收到一次差评。“我也有过迟到或者把客户的汤撒了的情况,但都会提前和他们沟通,人都是将心比心的,只要沟通好,我不相信会收到差评。”梁智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