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回顾2021|A股年度大事件盘点

来源:机会宝投研社 2021-12-28 17:52


2021年即将收官,回顾这跌宕起伏的一年,A股市场涌现出哪些引人瞩目的大事件呢?岁末时节,机会宝为您梳理回顾2021年A股市场最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


碳中和开启“能源变革”


如果今年要挑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语,那非“碳中和”莫属。去年的9月份,“双碳”目标经国家领导人之口开始广为人知,在今年3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双碳”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


对于A股而言,这显然也是一场资本的“饕餮盛宴”。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碳中和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到33.59%。就关注度而言,机会宝愿把它称之为“年度最热事件”,不仅是因为当前企业经营或机构调研都在围绕“碳中和”这个命题,更是因为“碳中和”的落地将牵扯到千千万万个行业,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所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能源变革”。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双碳”都将会是A股市场避不开的话题。


“宁组合”成核心资产代表


2021年有这么一只股票,它被投资者冠以了“王”的称号——“宁王”,而围绕它成立的投资组合则被亲切的叫作“宁组合”。这只股票叫宁德时代,而“宁组合”就是以宁德时代为锚定,搭建的高成长、高景气度的龙头核心资产组合。


二季度以来,“宁组合”接棒“茅指数”,成为2021年新核心资产代表。年初至今,茅指数下跌5%,而宁组合指数上涨了近40%,“茅指数”和“宁组合”明显分化。有业内人士指出,“宁组合”主要围绕产业发展的先锋方向,成长性属性突出,更具时代意义,同时也富有更高的弹性。


在最新的指数成分中,“宁组合”包含了25只个股,主要偏向新能源、光伏、半导体、CRO等方向。从市场表现来看,截止27日,在宁组合成分股中,阳光电源、北方华创、科沃斯三家公司年内涨幅居前三甲,涨幅分别为88%、78%和64%,而宁德时代自己在年内的涨幅也超过60%。


全球苦陷“芯片荒”


要问2021年什么最缺,芯片肯定有一席之地。


在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全球电子芯片的生产、供应从去年开始出现短缺,而这又对依赖芯片的多个制造行业造成直接影响。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均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局部疫情导致的“缺芯”问题已对汽车、电子等下游行业生产出货造成较大影响。


IHS Markit分析认为,半导体短缺问题今年上半年主要围绕在晶圆和前端产能,后端封装和测试流程是当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从今年6月份延续至今的东南亚新冠疫情反弹,对全球芯片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直接影响。由于芯片行业具有投资大、投产慢、风险高等特性,因此业内认为,“芯片荒”短时间内难以缓解,供应紧张可能至少会持续到2022年中。


在供需短缺下,半导体指数今年反复活跃,年内至今涨幅达39%,部分半导体公司迎来戴维斯双击,代表性个股富满微,年内最高涨幅一度超过430%。


疯狂的“元素周期表”


2021年是A股周期性行业出现分化的一年,与各种元素相关板块个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轮涨行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炒“元素周期表”热潮。


有道是:熟读元素周期表,不会投资也会蒙。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稀土、锂矿、氟化工、磷化工、有机硅、氢能源、钠离子电池等板块均出现阶段性走高趋势,大宗商品中铁、铝、铜的价格走高也带动了相关个股的行情上涨。就平安证券给出的分析认为,A股这轮“元素周期表”行情,既有供需错配、全球主要经济体“放水”后带来的业绩反转,也有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明显增量,多个板块联袂大涨,成为2021年盛产牛股的大本营之一。


随着行情的不断扩散,有“锂”走遍天下、“氟”摇直上、“镁”你不行、“氢”云直上、“左磷右锂”、“风光无限”等各种谐音梗也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词汇库。其中代表性的个股,如湖北宜化,年内股价更是最高一度涨超10倍。不过,“元素周期表”行情的高点出现在三季度,9月中下旬以来,板块基本都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专精特新“小巨人”


今年7月份,“专精特新”概念再次火了起来。


按照工信部的解释,专精特新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四化”特征的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在中小企业里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小巨人”,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目的是解决目前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早在2019年5月,工信部就曾公布了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首批有248家企业当选。2021年7月19日,工信部已经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截至第三批名单,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截至12月27日收盘,A股“专精特新”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了28%,大幅跑赢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


北交所“神速”诞生


时间来到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简称“北交所”。从9月2日到11月15日,北交所从官宣成立到盛大开市,用时仅74天,堪称“神速”。


北交所就是“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并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既然已经有了新三板为何还要设立北交所?这也成为当时投资者们心头的一大疑惑。


证监会负责人解释称,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证监会还表示,为实现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一是市场功能方面,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二是在制度安排方面,制定契合中小企业的制度,坚持向沪深交易所的转板机制;三是在市场运行方面,以合格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结构会与沪深交易所有差异。


解释完北交所成立的意义,投资者最关心还是能不能“赚钱”。12月13日,北交所诞生开市以来首个“30cm”涨停,诺思兰德盘中创历史新高;北交所首发10只新股平均涨幅107.82%;目前有4家公司总市值破百亿,贝特瑞以近700亿市值居首。5家存量公司涨幅超100%,同心传动居首,一度涨263.54%;12月22日,北交所又迎来开市后首只新股申购:威博液压。很显然,北交所就是比新三板更有人气和流动性,当然也更能“赚钱”啦。


元宇宙成炒作风口


2021年下半年,你肯定听过一个新名词,叫“元宇宙”。那元宇宙究竟是啥?没人能说清楚,因为它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这并不妨碍元宇宙成为今年下半年的最大热点,就连新华社都亲自下场解码元宇宙: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而国内外科技巨头更是纷纷争抢着对元宇宙布局,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甚至还专门改名为Meta,欲为元宇宙的代言人。


从投资机会来看,游戏作为首要的应用场景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最初入口,估值提升的机会也十分明显。A股市场中,中青宝是当之无愧最受热捧的个股。9月6日,中青宝发文称,将推出虚拟与现实联动模拟经营类“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凭借这则推文,中青宝迅速出圈,股价也应声大涨,此轮上涨的股价巅峰值出现在11月11日,盘中一度涨至42.63元/股,市值暴涨至104.20亿元。


当然,随后也引来了一些企业花式“蹭热点”,什么白酒元宇宙,美妆元宇宙等等。目前,元宇宙的炒作势头未减,甚至已经开始在“元宇宙”炒房。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行业现状来看,确实有不少投资者看好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押注VR硬件、VR平台等厂商,但也有部分厂商将元宇宙当成一场金钱游戏,凭借着相关概念,炒作赚钱。


房企“鬼门关一游”


房地产行业暴雷啦,还是连环雷!


9月底,身负2万多亿债务的恒大集团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濒临崩盘,点燃了房地产行业的惊天巨雷。在继中国恒大之后,新力控股、花样年、佳兆业、当代置业等知名房企先后面临流动性危机,纷纷上演“债务违约潮”,信用评级遭到下调。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已有房地产行业违约债券67只,同比增加131%;债券违约余额已达735亿元,同比增加187%,违约债券余额达历年之最。


此次房企债务危机与政策调控有着莫大的关系。2020年8月份,监管部门为房企融资设置“三道红线”,督促房企尽快实现负债下降。伴随着调控政策升级以及金融信贷的收紧,2021年7月全国商品房单月销售量高位回调,市场购房预期下滑,房地产市场快速进入“寒冬”。


但仅过去三个月,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四季度的市场端、信贷端的调控政策就开始适度调整。从市场表现来看,房企融资环境已有所改善,11月单月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48笔,较上月增加17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473亿元,环比增加55.6%。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房企到位资金中的个人按揭贷款11月同比增速为年内首次回调,相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这或为购房预期平稳恢复的信号。对于不少房企而言,近半年经历仿佛“鬼门关一游”。


康美药业宣判 独董上演“大逃亡”


11月中旬,康美药业案一审宣判,除了原董事长马兴田等直接责任人员需要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外,时任公司董监高的13名相关责任人员,也要按过错程度承担20%、10%、5%的连带清偿责任。媒体报道称,其中5名独立董事或将承担高达1.23亿元的连带赔偿责任。


霎时间,独董一职似乎成为了高危职业,人人唯恐避之不及,A股公司还上演了一波集体辞职的大戏。继而引发公众对独董惧怕担责而集体“大逃亡”的争议,不少披露了独立辞职的上市公司还遭到投资者的看空。


据不完全统计,在康美药业宣判后的短短的十天内,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独董紧急辞职。其中,金花股份、辽宁成大、华电能源、开山股份、开元教育、大恒科技、金时科技、探路者等公司在列。开山股份甚至还对独董史习民执意辞职行为表示强烈不满,集团公司还发表公开申明进行谴责。


此事件引发行业关于独董制度大讨论。“董小姐”闺蜜、格力电器独董刘姝威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称,康美药业的法院判决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将清理不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的独立董事。


普天同庆迎降准



万众期盼的降准终于落地。12月7日,央行下调存准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回顾2021年央行先后进行了两次降准,一次在7月份,还有一次就是本次12月份的降准。


与7月份不同的是,12月份央行降准的关注点在于增加“跨周期调节”的描述。专家认为,此举旨在加强跨周期调节,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是重大利好。德邦证券指出,虽然7月份已经进行了一次降准,但近期经济仍有加速下降的迹象,表现为外需仍强劲但增长功能放缓、内需受到地产和消费的拖累持续疲软,其中房地产投资各项指标恶化,房地产投资加速下行,目前已经跌出正常增速区间,恒大等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外溢,稳增长稳地产的诉求加强,需要货币政策发布跨/逆周期调节功能。


就在降准后不久的12月20日,1年期LPR降为3.8%,较此前下调0.05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首度下调。紧接着12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四季度例会,凸现较迫切的“稳增长”诉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面注册制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其中,针对资本市场2022年的改革重点,会议新闻稿第五条明确提出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实际上,“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被纳入顶层设计是在“十四五”规划中。此前,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注册制内容仅表述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而“十四五”开局第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也使得不少市场人士预测,注册制改革有望提速。


25万亿公募乘风破浪


12月23日,基金业协会公布2021年11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全行业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全行业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份额均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从19.89万亿元一路增长至25.32万亿元,前11月规模增长超过5.4万亿,增幅高达27.30%,仅在今年3月及9月股市出现震荡时,规模曾一度小幅缩水。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好了,机会宝2021年A股大事件盘点到此结束。回顾过往,蓄力前行,让我们携手迎接即将到来的2022年吧,机会宝在这里给各位投资者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大发、股基长红!



12月29日上午9点,#机会宝2021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峰会暨经纶奖颁奖典礼#将进行线上直播。绿色治理、基业长青。上市公司董事长、投资精英、知名学者齐聚线上,共同见证国内投关发展新历程。

视频号直播点击下方预约↓↓

网页及App直播扫码预约↓↓

编辑:JUNTAO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