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教育部:惰化学生思维能力!“拍照搜题”等作业APP暂时下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13 18:15

图:图虫


新华社记者13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


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下线的相关教育App提供者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后,在平台补充许可信息,提交恢复备案申请,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恢复上线;未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的,撤销备案。


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


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


据中国政府网此前消息,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延伸:曾传言将发K9许可证

有在线教育公司“擦边球”招生



11月8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向教培企业发放K9(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


受此消息影响,11月8日美股盘前部分中概教育股走高。


这本来是“双减”工作的既有安排,即2021年底前,完成K9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营转非”“备改审”。拿到许可证后,培训机构可以开展培训,但需要执行政府指导价,并被严格限制关联交易,举办者不允许分红。


多家在线教育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在今年9月提交了审核材料,在线教育公司的许可证审核工作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北京市教委的审核工作进展顺利,但没听说最近就会下发。”一位知情人士说。


11月8日中概教育股的非营利牌照传闻的政策背景是怎样的?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这就是监管部门此后多次强调的“营改非”“备改审”。教育部等部门还专门下发了两份配套文件。


“营改非”针对的是线下校外培训机构。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最严的监管政策也就这样了”


相比于线下机构,学科类在线教育公司数量明显偏小。据教育部统计,截至11月,国内共有263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双减”以来压减率近50%。


“据我所知,有的在线教育公司并没有提交‘备改审’材料,决定退出这个行业。”一名在线教育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部署“备改审”。通知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对已备案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工作,并同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在依法获得办学许可证及相关证照前,现有线上机构应暂停新的招生及收费行为。


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已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备案,此次“备改审”的范围,就是此前备案的公司。


上述知情人士称,“备改审”后将发放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与线下机构审批不同的是,还要对线上机构进行APP审核,截止时间都是2021年底。


“备改审”只是非营利运营的开始,相关的监管红线还包括禁止在周末、寒暑假补课,实行政府指导价,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剥离等。


“最严的监管政策也就这样了。”一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创始人11月8日晚上对记者表示。监管底线完全显现,或许也是中概教育股大涨的诱因之一。


非学科类培训业务仍可以营利,但需要与学科类培训的主体相剥离。一些地方规定,因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只能有一个主管部门,但非学科类营利性培训机构可存在2个及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但两类业务可以混合经营,比如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以在周末将教室用作非学科类培训。


在线教育同样如此。网易有道此前已宣布将剥离K9业务,但网易有道CEO周枫此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不代表网易有道不再运营K9业务。


擦边球招生或将开始


值得推敲的是,为什么会在此时传出非营利牌照将下发的消息。


这是一个敏感的时刻,往常,在线教育公司已经开始寒假招生。但监管政策要求,登记为非营利机构之前禁止招生和收费,这给机构带来了资金压力,更带来了生源压力。


相比之下,一家已经完成“营改非”的线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可以正常招生。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些在线教育公司已经为启动招生摩拳擦掌。如果非营利牌照迟迟不予下发,或许会出现打擦边球的违规招生现象。


即使在“双减”政策发布后,违规招生现象仍未禁绝。一名在线教育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学科类课程的名称伪装成家庭教育课程,通过微信点对点推送给老学员家长。


新的招生模式可能会是素质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捆绑销售。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公司都推出了素质类课程,比如猿辅导推出了猿编程、南瓜科学,作业帮推出了小鹿品牌的素质课,包括口才、编程、写字、围棋,网易有道推出了编程、国际象棋、思维、科学、音乐、美术,高途课堂推出了编程、记忆力、象棋等。


推出素质类课程,等于为存量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给机构创造了营利空间。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在线教育公司已经开始素质类课程续报,同时附赠学科类课程“由于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学科类课程价格会下降,所以作为赠品是可接受的。”


“等到了12月,学科类课程续报必须要启动了,不管非营利牌照是否下发。”他说。


这有违规嫌疑。一些地方明确规定,不能早于本学科剩余20课时或新课开始前一个月收费。而由于寒假禁止补课,春季学期最早要明年2月才开始。


“双减”明确禁止寒暑假补课,但也可能会被变相规避。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规避的方式会是提供录播课,同时配合辅导老师的小班直播答疑。这样的模式已在本学期周末实行。


面对这样的合规漏洞,在线教育公司完全可以按照“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模式予以利用,通过学科类课程的刚需招生,通过素质类课程的利润补贴学科类课程的亏损。届时,将考验监管部门对学科类培训非营利主体的监管。 


来 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政府网

本期编辑 刘雪莹

百万读者都在看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