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

导读:“小时候我们很简单,随着成长,角色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就不知不觉把自己活复杂了。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原来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剩下一件事——活好。”
焦虑是种病,你知道吗?
中国卫健委2020年公布,我国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超过了抑郁症的2.1%。
焦虑,似乎成了当代人的一种常态。
我有个闺蜜,焦虑升迁机会有限,部门同竞争压力大,结婚后迟迟不敢要孩子,怕错过了晋升。
几年过去,又焦虑自己会不会年纪太大,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影响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终于熬到晋升,要了孩子,生产的时候又患上了产后焦虑,担心自己和家人照顾不好孩子。
产假快结束时,产后焦虑好了,又开始焦虑自己半年不在公司,会不会失去威信,管理不好团队?
她的人生仿佛步步焦虑,一颗心总在忐忑和不安中煎熬,没有笃定的时刻。
脉脉数据学院的《中国职场流动趋势年度报告2021》也显示,有超过一半的职场人“比之前几年焦虑得多”。

金惟纯先生所著的《人生只有一件事》书中也说到,焦虑像一种传染病,在各年龄段的人中间蔓延。
焦虑的来源究竟始于外在还是内在?是我们的内心在害怕什么,还是外在的因素促使我们焦虑?
对此,金先生的答案是:内在状态失去觉知、信任和慈悲心,才是产生焦虑真正的源头。
人生只有一件事,即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的第一步,乃是主动放下你内心的焦虑。
01

图 / 图虫
热播剧《小舍得》中令人窒息的鸡娃妈妈田雨岚,可以说是焦虑代言人了。
一家人吃饭,她让儿子表演背圆周率的名场面让人瞠目结舌;
朋友家孩子考得比儿子好,她就浑身不自在,觉得抬不起头。
她的人生信条是:我的气场和自信,源于我儿子的学习成绩。

用她儿子的话说,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田雨岚无法控制别人家孩子的成绩,也没办法管住他人的目光,因此她只能冲自家孩子发力。当孩子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时,她的焦虑就会到达顶峰。
电视剧最后的结局却是,田雨岚的孩子因为压力过大,在考场发了疯。
相信作为母亲,此时的田雨岚也会宁愿孩子学习一塌糊涂,只求能换他健康快乐。
然而她在满足他人标准的疲于奔命中,慢慢失去了“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真心,被焦虑驱赶,在看不清方向的道路上拽着孩子狂奔。
《人生只有一件事》认为,焦虑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没有理由,人不可能焦虑。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清晰意图,全力以赴行动时,焦虑毫无存在的空间。
我曾想参加健身操课来增进运动量,让身体更健美和健康。
当我第一次上课时,却根本无法专注。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穿着漂亮的健身操服,动作也很熟练优美。
我开始担心别人会不会在心里嘲笑我如同初中校服般的运动服,或者觉得我跳得难看,动作僵硬。
一堂课我都心不在焉,不知练了些什么,并且开始犹豫下周还要不要来上课。
回家后,看着手边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我突然问自己:你去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锻炼身体,还是让他人夸赞你的衣服和动作?
一旦放下那个“别人的目光让我好难堪”的念头,重拾初心,我的焦虑就立刻烟消云散。
放下心中丈量自己与他人的尺子,专注原本的意图,只求真心,就是放下焦虑,活出自己。
02

图 / 图虫
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杞人,说好听点是风险意识过重,其本质则是对不能掌控的无常充满忧虑和恐惧。
谨慎,是一种认真的人生态度,对未知的小心求索。而过度的谨慎与担忧,就成了焦虑。
这类人的口头禅是“万一...“,他们总在心头盘算一切坏的可能性,焦虑坏事的发生,止步不前。
樊登老师曾分享过,他当时辞掉大学老师的工作出来创业时,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他父亲的想法就是,万一你老了没有钱怎么办?大学老师好歹还会有退休金。
这种焦虑,会让人在选择面前止步不前。每种选择都能推演出无数种“万一”,无数种坏结果,所以干脆留在原地,什么也不选。
因此你会发现,有许多人好像明明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讨厌现在的感情,不适应现在的城市,但他们却没有改变,年复一年地在原地踌躇。
如果樊登老师当初也如父亲般焦虑担忧,那就没有今日“樊登读书”的成功。
TED有个关于焦虑的演讲中曾指出,焦虑的人总在纠结着最微小的事情,想象着未来可能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什么。实际上,我们担心的事情有40%根本不会发生,30%没办法改变,12%与他人相关,10%有关疾病,只有8%是可能发生的。
忧天的杞人们担心的便是根本不会发生以及没办法改变的事情,这使他们裹足不前。
然而焦虑对于“天不要塌下来”这件事有什么帮助?受影响的只有你当下的状态和本可能实现的美好未来。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是谨慎焦虑者们的座右铭。其实《论语》中,这句话后还有一句更重要的劝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听说季文子如此谨慎的品行后,却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事实上孔子是不赞成过于谨慎的,他认为考虑两次就执行已是足够。
《人生只有一件事》书中也说,自己做不了主的事,不能当真。只有能做主的,才算自己的事。
事之无常乃人生之常,无常之魅力在于更多的可能性与改变。
以平常心待无常,以认真之心待可控之事,才能保有平静安宁、宠辱不惊的心态,对抗这个焦虑的多变时代。
03

图 / 图虫
听过一个故事。
妈妈突然听到独自在客厅玩耍的三岁孩子哭了起来,赶过来一看,原来是孩子顽皮,把手伸进了一个花瓶里,拔不出来了。
妈妈非常焦急,但用了不同办法,也没能把卡着的手拿出来。
万般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决定打碎这个价值不匪的古董花瓶,解救孩子的小手。
花瓶打碎,孩子的手平安脱出,但却仍然紧紧攥着。原来他的手里一直握着一枚硬币,不肯放开,这才卡在花瓶里拿不出来。
有多少人的执念就像这枚卡住孩子的硬币?一面焦虑于自己被困住的境况,一面却不肯放下困住自己的欲望与执著。
《庄子》有云,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欲望太深的人,天性就会浅薄,悟性不高。
想得到的越多,杂念越多,怕得不到的焦虑越大,智慧反而会减少。
白岩松也曾说过,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对生活始终不满足,始终想多拿一枚硬币,反而会毁掉原来价值连城的宝贵之物。
父母因为对打造“完美”孩子有执念,让孩子失去了活泼可爱的天性,让家庭失去了温暖有爱的氛围;
老板因为对打造“完美”团队有执念,让员工失去了自由创造的生机和环境;
明星因为对打造“完美”人设有执念,不惜欺瞒大众,失去了诚信与真实。
《人生只有一件事》劝导我们,要学习接受“半成品”人生。人生成败顺逆,有太多不如意,但快乐这件事,却是我说了算!
林清玄早在几十年前就道出了何谓完美的真相: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04

图 / 图虫
大道至简,人生亦是如此。
《人生只有一件事》让我们了解,人生苦乐成败,都维系在两个字上:活好!
好好活着,如此简短的四个字,却困扰着许多人的一生。
对他人目光的焦虑、对无常的焦虑、对执念的焦虑,都常常让人“活不出来”,“活不好”。
怀抱焦虑,如行于火上;放下焦虑,则心静如水。
只有放下焦虑,才能越活越好,你人生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时光。
编辑丨陈思 ;实习生 彭雅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主播丨晓月云扬
晓月云扬
有声小说主播
微博关注:晓月云扬
QQ交流群:895382024
作品最新动态会在群里发布,欢迎各位小天使和我一起,发掘声音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赠书福利
人生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只有从头开始“学怎么活”——学如何听话,学如何说话,学如何赞美,学如何助人,学如何信任,学如何做小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事业和人生中遇到的难题。
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本书不仅是作者十多年来“学怎么活”的“学习笔记”,也是他给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课。

《人生只有一件事》
作者:金惟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2名(点赞数需不少于50)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二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人生只有一件事》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本文留言区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

21君

小伙伴们,对于“焦虑”,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来和我们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