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富荣基金钱伟】年中政治局会议点评:立足长远,兼顾当下

2019-07-31 14:36

作者: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为年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本次会议传递了哪些新的信号,又会对下半年资本市场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重点关注四个问题:

一、传统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加码吗?

会议指出,国内下行压力加大,再次强调“六稳”,但是政策上并未出现大幅加码的迹象,我们判断传统的、需求侧的、逆周期刺激可能不是下半年的核心任务:

第一,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回暖迹象,地产投资一枝独秀,对于经济的韧性起到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也再度攀升,引起政策的警觉。会议明确“房住不炒”、不将地产视作刺激手段,意味着下半年地产政策难以放松,近期在融资端、土地市场等方面的收紧可能延续。

第二,财政发力的重点是落实已有的减税降费,基建的空间不宜预期太高。会议中虽然提及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等基建补短板的新方向,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调被明确为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对支出的扩大着墨较少。再考虑到上半年地方债的发行、预算内政府支出的进度都显著过半,不宜对下半年财政继续发力从而带动基建的预期过高。

第三,货币政策会维持流动性宽松,但不会大水漫灌。会议强调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相比4月会议,措辞上再度加上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理解,结构性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宏观去杠杆,这些重点任务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通过紧缩去杠杆的政策方向已经纠偏。

第四,本次扩大消费政策不太可能复制上一轮的直接补贴思路。会议指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本轮扩大消费政策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从政策思路看,重心是完善消费体制,提升供给质量与水平,催生创造新的市场,增加中长期的消费水平,而不是此前汽车补贴、家电下乡这种透支未来消费来换取短期成效的倾向。此外,下半年财政支出不是发力点,也意味着直接补贴消费的方式可操作性受限。

二、地产等刺激手段靠后,“六稳”依靠什么?

地产、基建、货币等传统的刺激手段不是重心,而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需求、加速市场开放等目标偏中期、见效慢,市场担心,面临加大的下行压力,经济还能依靠什么手段去维持“稳定”?

第一,上半年积极的政策效果会滞后体现。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超过3万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100%;1-6月财政支出增速10.7%,高于去年同期2.9个百分点,支出进度超过50%,比正常进度快2.5个百分点;6月末社融增速从去年底9.8%快速上升至10.9%。上半年政策的加码,一部分原因即是考虑到下半年面临的下行压力,而这些政策的部分效果将会滞后体现。

第二,减税降费红利持续释放,支撑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上半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1万亿,尤其是四月增值税改革落地后,二季度减税降费规模迅速上升至约8000亿,照此节奏,全年减税降费大概率会超过2万亿的既定目标。

第三,地产不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但不意味着过度抑制。地产政策目前有所趋严,但行业投资和消费仍保持着平稳回落的态势,只要地产不出现非线性的下滑,宏观经济出现失速的风险便较低。如果下半年地产出现较大压力,也不排除调控政策边际上再度调整节奏。

第四,一旦经济滑出合理区间,不排除动用更直接的调控手段。政策对于经济增速的诉求趋于淡化,但是仍然有底线思维。

三、下半年的主线是什么?

传统逆周期调节不是主角,那下半年的主线是什么呢?会议对下半年工作要求的基调仍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制造业与产业链升级外,我们建议要更加关注新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供给侧改革可能是未来市场的一个核心影响因素。今年2月,习主席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上重点论述了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此后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次会议再度强调这一命题。2015年提出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市场一方面看不清具体方向,另一方面对潜在影响也并不在意,但事后一系列动作却是影响行业和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我们理解,金融供给侧改革,可能也将对金融与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改革的两大要点,提升供给质量是核心。根据此前总书记的发言,金融机构需要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包括开发更多金融产品、改进小微企业服务、建设更规范的资本市场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从大的思路上看,结合金融部门由于结构性问题较为严重、实体部门总量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金融供给侧改革可能不是简单重复实体“减量”的做法,而是“减法”和“加法”并重,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可能更为核心。

具体措施上,利率并轨等改革落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增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短期来看,打通货币向实体传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是政策的痛点,类似利率并轨、完善LPR功能等措施可能会落地。

四、股市和债市的机会如何?

股市依然寻找结构性机会。对产业链、制造业以及科创板的重视,以及中期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都会对股票市场形成推力,短期科技类成长类行业可能继续相对性占优。债市牛市迎接下半场。流动性继续维持宽松,刺激政策不再是主角,金融供给侧大背景下实际融资利率有望下降,处置风险的节奏也会张弛有度,继续看好债市的机会。

作者简介:

钱伟,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曾任职于中银证券、莫尼塔,曾获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2019年加入富荣基金,负责宏观利率研究。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