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开闸 额度使用低于预期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闸。从2007年提出港股直通车,到2014年正式实施,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缩影。沪港通为海外机构投资者开启了RQFII、QFII之外的直投A股的新渠道;为国内基金公司提供了替代QDII额度、新设港股产品的机会;为普通投资者带来直接投资港股的可能。
沪港通开闸以来,资金使用额度较小,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市场接轨,额度的使用活跃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2014年,人民币清算业务多地开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吉隆坡分行、巴黎分行分别担任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黎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授权工商银行多哈分行、工行(加拿大)有限公司、卢森堡分行担任卡塔尔、加拿大、卢森堡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并在韩国、伦敦、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
清算结算机制的建立意味着人民币可以绕过美元直接在当地兑换,使人民币在境外的交易流动更加便捷, 各合作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及金融合作将得到极大促进。
RQFII大拓展 香港额度用满
2014年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全球大拓展之年:从最早在香港的中资基金机构起步,2013年逐渐扩大到新加坡、台湾、伦敦;2014年这一名单又新增了卡塔尔、法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全球累计RQFII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
香港作为最早开展RQFII的地区,业务发展顺利,2700亿元的额度已经用罄。不过,其他国家或地区总计5000亿的额度中仅使用了不到5%。
中国债券ETF登陆美国 新突破引关注
近期全球领先的权威基金交易评价机构ETF.com选出2014年债券ETF最具创新性的5只产品,中国债券产品包揽了前三名,3只产品均为基金子公司与美国基金公司近期合作在美发行的产品,而这三只产品均为11月以来在美国新上市的产品。
在ETF品种高度成熟的美国市场,要想做出任何突破并非易事,借助RQ-FII额度和中国债券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先走出去的中国基金子公司的不断探索获得初步肯定。
A股纳入MSCI未能如愿
A股市场纳入国际指数体系的传言一度引起A股市场暴涨,但是,2014年中,MSCI审议的结果,并未接纳A股。
MSCI的决定一度使得海外大型基金公司担心手中的额度不足以对A股开展投资。但是随着沪港通的开通、RQFII额度的扩容,对议题进行重新审议成为2015年中外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市场仍然期待,一旦A股进入海外重要指数,海外大型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将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一带一路开启海外直投新版图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将筹建成立。首期100亿美元资本金,外汇储备占到65亿美元。
丝路基金,不仅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投
融资支持,更是伴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