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让香港插上创科的翅膀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9:04

【导读】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让香港插上创科的翅膀

7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以下简称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教授发表网志,今天的香港,创新科技(以下简称创科)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香港在推动创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下为孙东的网志全文。

还记得我在2000年回港的时候,香港刚刚经历了科网股泡沫爆破,于是坊间便开始流传一句话“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意思大概就是从事高科技做不了什么,做低技术却能赚钱。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在变,当初的那句话早已变得不合时宜。现在“High Tech不再揩嘢”,“Low Tech捞嘢”却变成“No Tech No嘢”。内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在科技发展方面成绩亮丽,正好说明了各行各业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用科技提升竞争力。今天的香港,创科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科——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过去,香港经济的增长更多着眼于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而事实上创科对香港经济的增长有着实质的贡献,许多与创科息息相关的活动,如产品设计、数据和软件服务、技术开发、检测及认证,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等正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香港工业总会(工总)最新发布的《香港制造:新型工业化策略》,在2000年至2023年间,“电脑编程、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价值从50亿港元增至255亿港元,增加超过四倍;在“研发、设计、测试及环境工程服务”的增加价值则从33亿港元增至133亿港元,增长约三倍。为了更客观地反映香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今年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联同政府统计处拟定了“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将类似上述这些以往未被纳入创科范畴的经济活动纳入新型工业统计范畴。最新计算结果显示,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产业的增加价值为768亿元,较前一年上升7.6%,约占本地生产总值(GDP)2.6%。工总的研究结果亦表明,2023年香港工业占本地GDP 4.4%,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占16.2%。无论是最新官方统计还是业界估算,都为创科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有了一个更客观的评价,亦展现了创科带动香港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创科改变产业生态,塑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香港创科发展亦开始改变本地的经济生态,营造更有利的营商氛围。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创科发展正积极助力本地金融市场的兴旺,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注入新动力。以今年香港新股市场为例,上半年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集资总额达到1071亿港元,按年上升7倍,位列全球第一,当中来自创科板块的企业成了重要推手。事实上,不少内地的优质创科企业都以来香港上市作为“出海”战略的重要布局。比如我们重点引进的“宁德时代”成为了今年的全球集资王,所募得的资金将用于欧洲项目扩大产能;其他引进的重点企业如优必选、地平线等都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将香港作为提升海内外业务能力及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基地。这些企业来港发展、上市,除了看重香港传统的优势之外,亦看重香港近年来创科氛围的改变及蕴藏的巨大潜力。今年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增设科企专线,进一步便利以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我们预期将有越来越多创科企业在港IPO集资,为香港的金融及产业发展带来新气象、新动力,实现金融、创科比翼双飞。

不少内地优质的创科企业都把来香港上市作为“出海”战略的重要布局。

创科发展亦让本地创科氛围越加浓厚,改变就业及创业生态。比如香港科技园公司今年的实习计划破纪录收到超过5000份申请,当中不乏来自全球排名前50的顶尖学府。引述传媒报道,根据大学联校就业资料库的最新数,今年首季提供予本港大学毕业生在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类别的全职空缺增幅约10%。香港两大创科旗舰亦积极为园区公司进行就业招聘,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分别于今年在2月和3月举行招聘会,提供超过3000个创科职位空缺,吸引逾8000人次参与,反应踊跃。浓厚的创科氛围亦吸引众多创科企业落户香港,创科及工业局至今已为超过200家具有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发展提供支援。此外,在港的初创企业增长迅速,截至去年底数目已增至约4700家。蓬勃的创科生态将会催生更多就业职位,实现以产业汇聚人才。

科研是世界百强大学的保证

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一所世界级的大学除了有赖优秀的国际化学术环境外,亦要靠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这从现今世界几个主要大学排名所用的指标可见一斑。比如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与文献引用指标占60%;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研究环境与质量占59%;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科研成果占比达4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研究与论文引用等合计占50%左右。由此可见,没有一流的科研,就没有世界级的大学。

高水平的科研靠的是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根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编制的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名单,香港有1534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其中更有13位打入所属学科领域的全球十大。香港优秀的科研团队亦在各自领域产生对世界重要及具革命性的科研成果,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所研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透过孕妇血液分析胎儿DNA,减少女性接受侵入性手术的风险,让其获得被誉为临床医学界最高荣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权威专家,她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了一项简单、无创且精准的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测试,用于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病情监测。由香港理工大学容启亮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曾多次参与国家深空探测任务,先后协助国家完成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以及天问一号等任务,并为嫦娥六号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协助国家完成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样。香港大学国际知名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权威专家袁国勇教授,多次协助香港防疫工作,获得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高水平的科研靠的是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深耕大学,为香港的科研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建设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管治水平

香港创科的贡献亦体现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政府管治水平。特区政府在2020年推出的“智方便”一站式个人化数码服务平台,至今登记用户接近360万。现时“智方便”已具有“身份认证”“数码签署”及“填表通”功能,并提供超过1200项政府及公私营机构网上服务及政府电子表格,目标在今年年底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便利市民处理日常大小事务。

香港的公营研发机构亦发挥积极力量,善用科技服务市民。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入境事务处去年开展合作,从四个范畴“创新通关模式”生物特征认证”“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人技术”加快通关效率、加强口岸监控和巡逻工作。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与房屋局合作研发新一代“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助力香港公营房屋建造提速、提量、提质、提效。

香港的公营研发机构亦发挥积极力量,比如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与房屋局合作研发新一代“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助力香港公营房屋建造提速、提量、提质、提效。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化,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政府推出的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百项方案”有超过一半的项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成立了“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自主研发本地人工智能大语言基础模型,并据此研发出多个垂直应用模型,包括“港文通”提高政府文书处理效率,目前政府内部已有超过两万多人试用;“港会通”则协助20个政府部门加快处理会议记录等工作。此外HKGAI亦针对不同的公务领域开发出多类垂直应用,包括与法律有关的“港法通”及与环评相关的“港环通”等。今年稍后时间,HKGAI将推出服务市民大众的聊天机械人“港话通”,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科技构建香港软实力

鉴于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创科发展,创科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香港创科的蓬勃发展亦有利于在港举办多个国际创科盛事。比如香港年度创科盛事——“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今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香江诺贝论坛”亦同期在港举行。国际重要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和“邵逸夫奖”均以香港作为基地,并定期在香港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系列活动”及“香港桂冠论坛”等高水平的国际创科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香港创科在世界的影响力。今年较早时期香港成功举办了两大国际创科会议——“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稍后还将在港举办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发布活动。举行这些国际创科盛事除了展现出香港创科发展获广泛肯定外,亦带动更多人关注香港创科发展,促进创科人文交往,加速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清朝诗人赵翼的这首名句生动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总是在求变中不断发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巧妙技艺总是在创新中层出不穷。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蕴藏在科技创新中的新质生产力转化为产业腾飞的新动力,让香港插上创科翅膀,奔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校对:王玥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