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升级 加码“绿色、智慧”建设

来源: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2017-11-01 22:19

见习记者 王媛媛


上海市政府10月31日公开上海发展“绿色、智慧”航运,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升级相关内容,对海港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邮轮港建设三部分内容进行介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说,会将“一带一路”倡导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在一起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硬件、软件需同步提升,硬件方面将主要依托上港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加强在全球的港口布局。


国家三部门将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岸电技术


早前发布的《上海市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了绿色港口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由于使用岸电技术可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95%的污染物排放量,该技术已在上海市洋山港积极推广。目前,洋山三期码头6号泊位高压岸电系统已经投运,5号泊位新建岸电设施将于近期验收,洋山四期码头的岸电设施建设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


洋山四期的岸电设备总共有5套,可以为15万吨级船舶提供岸电,其中4套是5兆瓦,1套是4兆瓦。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说:“这些岸电设备都已经完成招标采购,年内将有部分设备到码头安装,在年内开港试运行初期,这些设备就具备供电的条件。”


张林介绍,《上海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目标已基本实现,目前正在编制“2018-2020年的上海绿色港口的新三年行动计划”,将对岸电建设做具体规划,此计划将于明年上半年发布。“交通运输部早前发布了一项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此方案中对岸电项目有明确指标,上海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一流港口标准,做全国绿色港口建设的示范港口,我们将从明年开始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岸电项目。”张林说。


上海市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介绍,接下来将会采取两项措施。第一,是从低排放、达标排放,向零排放推进;第二,是在现有基础上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即船舶进入船舶排放控制区使用低硫燃油。


“我们要把低硫燃油停掉,推动使用船舶岸电。现在码头有岸电设施,船舶到底用不用?是用合规的低硫燃油还是用岸电,这主要涉及到利益分配机制。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已经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将在近期对船舶岸电使用的费用形成一个合理的分摊机制,这样我们可以全面推进船舶到港使用岸电。”徐国毅说


徐国毅说,从长远规划来讲,第一,要把低硫燃油的标准从0.5%m/m下降到0.1%m/m。第二,长三角要率先争取国际海事组织将其确定为国际船舶排放控制区,由此能够上升到国际标准,也能够得到国际航线船舶包括其他国家的认可。


上海港在推进的轮胎吊(RTG)“油改电”项目,目前已完成75%的RTG设备电动化改造。推进集卡LNG能源替代,累计更新港内LNG集卡800辆,建设LNG加气站5座。推进港内高污染车辆提前淘汰,2016年即全面完成港内500余辆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工作。


另外,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去年启动了包括35千伏变电站和1号泊位岸基供电变频设备在内的邮轮岸基供电项目建设,同年为天海新世纪号邮轮成功提供岸电,目前正在推进其他邮轮的岸电使用,目前,邮轮港的2号泊位岸电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当中。此外,邮轮港还正在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置了约3000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组件,总装机量为1兆瓦。


邮轮经济崛起,本土公司空白或将由运输、旅行公司突破


张林介绍,目前,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的旅客量已经超过虹桥机场,成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已经形成上海“南有洋山港国际货运,北有邮轮港国际客运”的发展格局。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室主任张永锋说,邮轮与航空工具不同,邮轮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目的地,给予乘客一种体验,吸引其在船上消费。例如,目前在上海和日本之间往返一趟的邮轮行程为5-7天,将带来可观消费行为。


2016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509艘次,邮轮游客吞吐量达到289.63万人次,跃升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此外,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已于2015年启动,2018年将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邮轮800-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同时,以“绿色邮轮港”为目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1号泊位岸基供电项目已建成投运,这是亚洲首套、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邮轮港后续工程还将同步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宝山区副区长苏平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11年底开港,2012年第二年迎来了首艘进入中国市场的10万吨级以上的国际邮轮接靠,开启了中国邮轮旅游的大船时代,今年又有2艘国际邮轮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订做。”


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靠的邮轮艘次、出入境旅客的人次分别占全国的47%和63%,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国际邮轮母港,宝山区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随着邮轮港二期工程的完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在现有2船同靠的基础上,明年将形成4船同靠的运管能力。


苏平介绍,吴淞口地区邮轮产业链初具雏形。上游,“上海中船国际邮轮产业园”、国内首支邮轮产业基金落户宝山;中游,40余家邮轮管理、邮轮旅游公司汇集,“邮轮总部经济”逐渐显现;下游,母港服务不断升级,邮轮船供实现较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邮轮船供总量达3亿元。


但是,目前在经营邮轮的主要是国外公司,一些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包括哥斯达邮轮和皇家加勒比邮轮,本土企业较具规模的是天海邮轮。张永锋说:“做这个市场的主要是外资企业,可能也有本土企业进来,但是数量会比较少。邮轮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首先需要有船,船的造价很贵,一艘要几亿美金,它实际上是一个移动的‘五星级酒店’,所以对整体服务要求很高。另外,邮轮上的乘客比较多,一般在4000-6000人,所以对人员的管理、集散也提出要求,经营者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集散网络。”


目前,本土企业想要进入邮轮市场,航运公司和旅行公司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大。“航运公司本身就是做运输的,可以通过造船、买船的方式进入,还有就是旅行社,比如携程,通过自己的售票网络进入。”张永锋说。


实际上,上述天海邮轮的母公司全称为上海大昂天海邮轮旅游有限公司,携程持有其49%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从公司公开信息来看,是由携程旅行网与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共同组建,其首艘大型邮轮“新世纪号”购于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前身是皇家加勒比旗下高端邮轮品牌“精致游轮”的“精致世纪号”。而目前,天海邮轮的管理也是由皇家加勒比代为执行。


洋山港四期有望年内试运行,助力“智慧港口”建设


“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从2014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以来,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四期相关设备调试和测试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我们完全有把握在今年年内实现部分泊位的开港试运行。” 方怀瑾说。


洋山四期集装箱码头整体建设分为两大阶段:全部规划是,将为2350米的岸线配备26台远程操控半自动化集装箱桥吊、120台自动化轨道吊和130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全部建成后港口通过能力将达到630万标准箱。方怀瑾介绍,今年年内将有10台桥吊,58台自动化轨道吊和38台AGV投入运营,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到明年基本上能够实现400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


上海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布局主要在:第一,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港口、航运、货主、代理、口岸部门间建立统一服务平台,改革传统码头柜台受理业务体系,方便客户网上受理,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时间;第二,建设一站式查询服务网站——“港航纵横”,整合上海港7个集装箱码头以及上港集团在长江支线8个码头、内河支线2个码头的数据,加强长江经济带船、港、货、箱各种物流资源的协同;第三,打造“e卡纵横”集卡服务平台,对集卡和货物运输需求进行配对,有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集卡空驶和货物滞留问题,均衡码头作业强度,提高港口物流效率。此外,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的电子化试点工作也在推进中,争取明年实现全覆盖。


根据统计,现在在上海港流动的集卡车辆数量比较大,每年有2.7万辆常年来往上海港作业,另有3万多辆是来过上海港。这些集卡主要是货运车,需求和资源信息不对称,很难做到实时配对。“e卡纵横”是上港集团专门开发的集卡预约平台,集团成立一个实体公司进行开发运营,现在“e卡纵横”注册的集卡车队有2000多家,总共涉及2万多辆集卡。


张林介绍,目前在港口的集卡运输最大的问题,就是回程车辆空载。通过“e卡纵横”,让集卡跟港口的运行配合起来,使集卡在到港和出港时与港口运行相互协调。“目前不少的集卡要么集中到港,要么在某一个区域集中以后造成拥堵,所以现在开发的‘e卡纵横’以及其他的APP,将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张林说。


“一个最明显的反映,集卡在港口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可以及时掌握什么时候集卡车辆会集中到港口送箱,什么时候集卡车辆会集中在港口提箱,针对时间上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配备相关的设备和人员。” 方怀瑾说,“e卡纵横”将产生大量数据,不仅帮助港口运营掌握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数据也能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管理提供透明、实时、有效的数据,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城市的管理水平,帮助打通物流链、提升价值链。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