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南下资金购买港股创纪录,基金经理:牛市行情仍在途中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近期资金正在快速流入港股,助推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万亿港元。经历短暂低迷后,港股是否迎来补涨机会?基金经理普遍看好港股后市机会,认为港股有望在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共同加持下走牛,当下对港股市场贝塔端不悲观,阿尔法端则充满机会。
新兴产业趋势持续吸引增量资金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大举加仓港股,净买入金额创历史纪录。
截至9月2日收盘,当日南向资金净流入92.81亿港元。至此,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10002.21亿港元,超过万亿港元,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新高,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额。自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46980.12亿港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43天,其中11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200亿港元。从月度净买入额来看,今年1月、2月、3月、4月、7月、8月,南下资金净买入额均超过1000亿港元。
对此,广发基金表示,回顾港股的几轮强势期(如2012—2014年、2016—2018年),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今年的情况与2012—2014年颇为相似:宏观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港股的科技、消费类资产契合AI、新消费等新兴产业趋势,对资金吸引力强。
南向资金是最主要的增量来源。年初至今,即便在市场回调阶段,南向资金流入速度依然不减。IPO市场同样火热——今年已有50只新股在港上市,累计募资超1280亿港元,同比暴增6倍,重回全球IPO榜首。优质新股的涌现,不仅吸引南向资金,也吸引了外资的“基石投资”。
方正富邦基金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吴昊认为,港股市场经过一定调整,许多个股估值处于低位,投资性价比突出。同时,港股拥有大型科技股、新消费股等独特投资标的,能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配置选择。
“港股部分板块和个股具有较高的股息率,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率,对机构资金等求稳资金吸引力较大。在‘东稳西荡’的全球格局下,中国资产正成为国际资本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吴昊说。
港股投资格局发生变化
业内认为,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港股,改变和优化港股的投资结构和估值逻辑。
谈及南向资金流入的持续性,吴昊表示,港股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价值重估过程,科技和消费产业市值合计占据半壁江山,彻底改变了以往金融地产主导的格局,这种转变提升了市场的成长性,也在重塑港股的估值框架,有望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判断,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增量供给有望超1.2万亿元,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资金市。
南向资金大量流入后,港股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港股市场由国际机构投资者和本地资金主导,外资话语权较大,其估值体系易受全球流动性环境扰动。但近年来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不断扩大,内资逐步成为香港股市的中流砥柱,对市场风格、行业轮动和个股表现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国家积极赋能香港、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了这一趋势。”吴昊说。
事实上,当前南向资金已从最初的散户主导变为由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其投研能力和价值发现的专业性大幅提升。
从配置方向看,南向资金的投资偏好十分鲜明,主要集中在高股息、低估值及高成长板块。据统计,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共有81只,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工业、信息技术等领域。从持仓变动看,从一季度的信息技术到二季度的新消费,再到近期的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南向资金展现了明显的板块轮动特点。
港股近期的低迷非趋势逆转
仍具备牛市基础
2025年6月以来,A股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市场中领跑,6—8月份,上证指数累计涨幅接近15%,三个月的时间相继突破3400点~3800点等5个重要关口。
同期,港股在资金面趋紧、互联网补贴大战等因素压制下,表现相对萎靡,在25000点上下持续拉锯。其间,恒生指数涨幅仅为沪指的一半。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不及创业板指数同期涨幅的1/4。
综合来看,业内认为港股近期的低迷更多是前期快速上涨后的阶段性盘整,而非趋势逆转。本轮牛市行情中,虽然先锋选手港股暂时跑输,但牛市基础仍在。
恒生前海基金邢程表示,年初以来,在DeepSeek引领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背景下,港股市场表现亮眼,领涨全球主要股指,但受外部扰动因素影响,市场始终震荡调整,尤其在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港股相对收益明显跑输A股及全球其他主要市场。
“从市场结构看,此轮行情分化显著,年初以来跑赢基准指数的个股占比仅35%,市场宽度明显不足,这一特征亦导致关税政策公布后,港股阶段性表现弱于全球其他主要股指。”邢程认为,当前市场核心矛盾在于,宏观基本面能否支撑行情从局部向全局扩散,例如科技产业能否有效应对宏观去杠杆与收缩压力,以及宏观总量政策能否进一步加码。
广发基金则指出,短期看,港元流动性波动、互联网板块盈利预期调整等因素仍在影响市场;中期看,若美联储降息将缓解港币汇率压力,南向及外资资金持续流入,中报业绩超预期或将成为催化剂。
吴昊认为,当前港股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其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仍处于相对低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加快降息节奏,可能导致美元指数走软,全球流动性资金有望流向更具估值吸引力的港股市场。此外,香港完善了上市制度,如推出“科企专线”,对科创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使得港股在资产种类和质量上更具优势。
大成基金柏杨认为,港股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除近来关注度较高的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外,“AI+”、出海、智能制造甚至大金融等传统行业也不乏亮眼表现。部分个股已有不俗涨幅,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可能也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市场定价。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